您现在的位置:行情快递

襄城县铜乐器制作工艺誉满天下

来源: 2013-08-13 12:00

   【神州乐器网讯】1035年,一代文豪欧阳修返襄省亲,音韵铿锵、声震云霄的铜乐器声让他为之深深震撼,后归朝呈献皇上,深得宋仁宗喜爱。自此,襄城县铜乐器誉满天下。

  2009年,襄城县欧营民族铜乐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将历经近千年传承与不断创新、炉火纯青的铜乐器工艺进一步发扬光大。

  过去,它不仅是一个铜乐器,而且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论在盛大喜庆的节目表演中,还是在大雾弥漫的茫茫江面上;

  如今,它代表着中原大地对一种文明的坚守与传承,象征着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世代相传、绵延不息。

  

襄城县铜乐器制作工艺誉满天下

  第一道工序是化坨,工人师傅将电炉中铜液的残渣倒出,顿时火花四溅。

  

襄城县铜乐器制作工艺誉满天下

  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制作的大铜锣。

  

襄城县铜乐器制作工艺誉满天下

  三道工序是锻货。这道工序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要用锤子锻造出锣的形状,另一个是要锻造出音。

  锣镲历史悠久

  欧营民族铜乐器有限公司位于襄城县麦岭镇欧营村。

  来到欧营民族铜乐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原生态的古代式生产作坊。仓库中陈列的各种铜乐器成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在欧营民族铜乐器有限公司负责人欧阳帅辉的介绍下,记者对这里的产品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锣、镲属于打击类乐器,多用铜制结构,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洪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效果。

  襄城县铜乐器制作始于北宋,兴于元明。过去,为了祈求神灵保丰收,求平安,敲锣打鼓便成了人们传统的表达愿望的一种习俗。因此,打锣镲便得以盛行,随之,铜乐器的制作技术也自然是越来越精湛。

  1035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回到襄城县省亲,其母与妹夫率族人敲锣击镲,用自制铜乐器夹道相迎。欧阳修见铜乐器音韵铿锵,声震云霄,充分渲染了喜庆之气,于是归朝的时候便把部分乐器带入宫廷,后深得宋仁宗赞赏。自此,欧营铜乐器制造业便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如今,打锣镲已发展成为春节灯会中必不可少的开场节目,也是戏剧舞台的重要乐器。不论什么剧种,锣都是必不可少的乐器。演奏锣鼓时,必须把各种乐器有组织地编排配合起来,由鼓板人员指挥奏出有节奏、有规律的各种音响,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制作工艺精良

  欧营铜锣、铜镲的制作工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制作工艺都是祖辈相传的。各道工序的师傅皆身怀祖传秘技,现在虽然加入了现代工艺,但是关键环节全部用手工打造。

  欧阳帅辉说,制作过程分为化坨、制片、锻货、抛光、定音五个工序。

  第一道工序是化坨,即根据铜锣大小的需要制成相应轻重的铜坨。一块块铜被放入电炉化成液体,在工人师傅娴熟的操作下,金灿灿的铜水奔腾而出形成了一条金色的火蛇,涌入耐火罐中。紧接着,这一罐铜水被缓缓吊起、倾斜,炽热的液流倾倒进模具中,瞬间,一枚红光耀目铜锣模子马上展现出来。

  欧阳帅辉说,原先沸铜用的是土炉。在土炉的旧址,数块煤炭散布在炉子周围,还有着烧火遗留下来的黑色痕迹。现在采用电炉沸铜,一次可以熔化150公斤,仅需要50分钟,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而且铜液熔化得比传统土炉效果更好。现在,每天可以熔化500公斤—1000公斤。

  第二道工序是制片。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把上个程序中制成的铜坨放进去,等到烧红时拿到冲击锤下砸成圆形。然后再投入烈火之中烧红,继续拿到冲击锤下砸成圆形。这样的步骤需要重复五六遍。等锣面圆形已经比较理想的时候,拿到飞快旋转的剪床机下把边剪好,使之更圆。然后再放入冲压机下,冲成铜锣的基本轮廓。把这时候做成的锣面放入盐水中,淬火冷却,然后把冷却后的锣面再放入火中烧红,烧红后再投入盐水之中。此时工序才进行了一半,做成的铜锣只是半成品。

  第三道工序是锻货。这道工序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要用锤子锻造出锣的形状,另一个是要锻造出音。用手工捶打,这是由专门技术的人才,用特别的锤子,有力又小心地捶打锣片。当进入锻货房间的时候,锣响的声音不绝于耳。师傅们都在拿着锤子有节奏地敲打锣面,一边“铛、铛、铛”地敲打,一边悉耳倾听。“这道工序完成后,就基本上用锤砸成了铜锣的形状了,凸凹有致,这就是成品的铜锣的样子了。”欧阳帅辉讲解道,“用锤子去锻造时,铜锣表面要锻得平整、光亮。声音要集中、圆润,尾音要长。”

  用锤子敲敲打打看上去非常简单,实际上如果没有数年工作经验根本干不成。“一个工人培养5年才能算是入门,这些师傅大都有3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工人张勋国介绍说。

  这些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师傅大部分已经是白发苍苍,整个厂生产的铜锣、铜镲都要经过他们之手。当记者问其中一位师傅干了多少年时,他缓缓地伸出了5个手指头,50年。

  当问到锻货时有什么独门绝技时,张勋国告诉记者,锻造时,对音质的掌控都是凭着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进行的,锣的音质好不好他们一听便知。他说,这种锻造铜锣的方法秘不外传,也因此才显得非同凡响。

  第四道工序是抛光。经过锻造锣的形状、音质出来后,铜锣不够光亮,色泽上需要处理。正在操作机器的张新喜告诉记者:“抛光就是要达到光亮如新。”经过抛光机抛光后,这些铜锣放射出金灿灿的光芒。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最后一道工序是定音。定音就是要进行严密的性能检测。定音师傅张群告诉记者说,最后一项的定音就像是中医一样,“望闻问切”。“望”是看看铜锣的外形上合不合格,有没有瑕疵;“闻”是听的意思,听听铜锣发出的音是不是很集中,尾音是不是很长,音强如何。如果出现了问题,往往这些有经验的师傅几锤下去就解决了问题,如果问题太大,就重新熔炉再做。

  薪火相传近千年的制作工艺,便是欧阳姓氏铜制品的魅力所在。

  襄城县欧营村制作铜乐器有着近千年的历史,且完整保留至今实属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同时,欧营村制作铜乐器相传至今,对保存中华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将起到积极作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欧营村制作锣镲、打锣镲的文化形成了一个艺术体系,其地域文化认同作用明显。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过程中,各地都挖掘、抢救了不少珍贵的民间瑰宝。欧营村制作锣镲虽然代代传承,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襄城县欧营民族铜乐器有限公司是欧阳修第123世孙欧阳廷如在原有的生产基础上创办。作为传承者,许多工匠师傅年事已高,工艺的传承问题应当受到重视。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间文艺活动逐渐淡化,这些都制约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民谚云“千打锣一定音”,欧营村的祖先及传人深谙其奥妙且精通其艺,其制作的锣好使,音响效果好。近年来,产品畅销海外,受到专家和用户的广泛青睐。

  在新的起点上,希望更多人关注铜乐器的制作艺术,更希望欧营民族铜乐器有限公司能够坚守,继续把这份文明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发出更加洪亮的声音。

民族乐器|西洋乐器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