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墓出土的铜编钟
【神州乐器网讯】从萧皇后墓中出土的成套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对此,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认为,编钟编磬的出土,不仅说明了隋代音乐的水平,更离不开隋炀帝本人对音乐的兴趣。
隋代,中国音乐文学史上里程碑
“在中国音乐文学史上,隋代是个里程碑式的时代。”韦明铧举例说,张炎《词源》有云,“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王灼《碧鸡漫志》记载,“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清徐养源《管色考》认为,“隋唐以后,俗乐胜于雅乐。”这些都把隋代看作音乐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看作一代曲辞繁荣的开端。
隋朝音乐受北方民族音乐与南朝宋、齐的旧乐影响,宫廷乐歌杂有“胡声”。隋炀帝时,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当时乐器有曲项琵琶、竖头箜篌、答腊鼓和羯鼓等,都是从北方民族和西域流传过来的,在当时已经知道音阶有七音而非五音了。
隋炀帝痴迷音乐,是一个作曲家
“隋炀帝杨广是个音乐迷。”韦明铧分析道,隋炀帝在《江都宫乐歌》写道,“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风亭芳树迎早夏,长皋麦陇送余秋。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绿觞素蚁流霞饮,长袖清歌乐戏州。”杨广做晋王时就热心吸收南方音乐。如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主管其事。
隋炀帝即位以后,更是兼采南北雅俗音乐。《资治通鉴》记载:大业二年,“高祖受禅,命牛弘定乐,非正声清商及九部四舞之色,悉放遣之。(炀)帝以启民可汗将入朝,欲以富乐夸之。太常少卿裴蕴希旨,奏括天下周、齐、梁、陈乐家子弟皆为乐户;其六品以下至庶人,有善音乐者,皆直太常。帝从之。于是四方散乐,大集东京,阅之于芳华苑积翠池侧。”同书又记载,大业六年,“二月庚甲,以所征周、齐、梁、陈散乐,悉配太常,皆置博士弟子以相传授,乐工至三万余人。”《隋书 音乐志》又云:“及大业中,炀帝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器工衣创造既成,大备于兹矣。”可以说,隋炀帝不仅集南北音乐之大成,而且集华戎音乐之大成了,标志着中国中古音乐文化的融合,开启了唐代音乐的先河。
韦明铧由此推断,正是因为隋炀帝痴迷于音乐,萧皇后也受其影响而爱好音乐。
韦明铧认为,隋炀帝不仅痴迷音乐,还是一个作曲家。
韦明铧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隋炀帝作过著名的《水调歌》。词牌“水调歌头”又名“凯歌”、“元会曲”、 “台城游”等,上下阙,平韵。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后来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就是从隋炀帝的曲子演变而来。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