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业界新闻

音乐响起 聆听新年

来源: 2014-01-02 12:00
音乐响起 聆听新年

  致读者

  【神州乐器网讯】新年的钟声再度敲响,假日生活版走过了一年的里程。也许仍略显稚气,但一年的成长让她气质初具,清新动人,充满活力。

  回顾2013年,100多个节假日,130多块版面,我们与广大读者携手前行。忆年俗、赏古柏、听歌剧、看画展、单车行、自驾游、论收藏、品小吃……一块块版面,记录着假日生活的精彩;一组组报道,反映着社会的进步。也许我们都还记得,“走,让我们玩雪去”带来的亮丽的冰雪世界、乘高铁“向着惬意的生活出发”的邀请;我们也曾在“华夏博物之旅”中“穿越”古今、在“红色旅游”中重塑心中的坚强信念……

  展望2014年,生活依然充满惊喜,“因假日而生,为生活服务”的假日生活版也将努力做得更好。

  衷心感谢关心厚爱假日生活版的读者朋友,也真诚期待与我们更多互动,共同分享喜悦与故事。

  去年12月31日,“人民大会堂·北京新年音乐会”——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2014北京新年音乐会如期上演,这已经是北京第十八届新年音乐会了。指挥家乔纳森·诺特,携手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登临人民大会堂,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纯正的德奥交响盛宴。与此同时,维也纳之声2014新年音乐会、匈牙利久尔爱乐乐团2014北京新年音乐会、国家大剧院迎钟声新年音乐会等也纷纷亮相。

  听一场新年音乐会,已逐渐成为人们过节的新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音乐厅,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喜迎新年。新年音乐会究竟起源于哪里,它在我国的发展如何,观众又该如何欣赏?

  起源:生于战火,表达对和平和艺术的向往

  维也纳音乐会至今保留了一些有趣的传统,加演曲目始终不变、指挥家新年致词传承至今。

  每年1月1日,全球的目光都会聚焦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全球40多个国家直播这台新年音乐晚会,观众人数估计超过10亿。而要追溯新年音乐会的传统,我们要回到一个半世纪前的维也纳。

  1847年的最后一天,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的指挥是个肤色黝黑的中年人,他就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这场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新年钟声敲响,也成为了后来享誉世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开端。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新年音乐会于1939年12月31日举行。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局变化,乐团内部出现了很多派别,各持政治主张。在这紧要关头,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向外界表明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乐评家刘雪枫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场音乐会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广播和电视的传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成为世界最知名的音乐盛会和奥地利音乐文化的象征。

  刘雪枫介绍,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举办至今保留了一些十分有趣的传统,也给各国的新年音乐会带来很大影响。比如,它的加演曲目始终不变: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以及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最后一首老约翰的代表作《拉德斯基进行曲》演奏时,观众也会加入其中,在特定的段落随着指挥打着节拍。

  另一个传统是指挥家的新年致词。演奏最后,指挥都会转身向广大听众致词,预祝新年快乐。199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用几十种语言来表达新年祝词,倒数第二句是他略显生硬的汉语“新年好”。

  现今,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各地迎接新年的惯例,各大乐团相互交流,演奏的曲目和形式也不断创新变化,但新年音乐会的初衷并没有改变,它始终表达着各国人民对和平、欢乐和艺术生活的向往。

  发展:名团+中国元素,打造本土品牌

  目前我国的新年音乐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邀请国外一线乐团或指挥家;二是以原创精神开发出符合国人口味、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品牌的新年音乐会。

  1996年的新年,天气阴沉,但是冬日的寒冷并没有挡住几千人涌入人民大会堂。北京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谭利华在舞台出口焦急地等待着,他要用自己手中的指挥棒划响北京也是中国第一场新年音乐会的第一个音符。

  “当时,办新年音乐会是应运群众的需求,大家喜欢古典音乐和这种新颖的形式,这对于老百姓的生活来说是一个重大变化。”谭利华回忆。

  其实,早在1973年,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指挥家威利·博斯考夫斯基的带领下来到北京,举办维也纳圆舞曲专场,这可以算作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北京版”,也让中国听众首次不出国门现场体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魅力。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首次引进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实况录像,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此后央视几乎每年都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新年音乐会在我国逐渐普及。

  刘雪枫介绍,目前我国的新年音乐会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部分借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邀请国外一线乐团或指挥家来华演出,曲目多选自西方古典音乐。世界知名乐团如以色列爱乐乐团、布达佩斯节日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德国德累斯顿爱乐乐团等都曾受邀来我国演出。二是洋为中用,以原创精神和开明态度对待新年音乐会传统,开发出符合国人口味,并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品牌的新年音乐会。例如,北京演出公司的“人民大会堂·北京新年音乐会”、北京交响乐团在中山音乐堂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等。

  在新年音乐会本土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年音乐会凸显了中国特色。北京演出公司董事长张海君说:“每年的北京新年音乐会,不但保持中国作品数量,也保留了中国曲目,由国外世界知名乐团乐队演奏中国作品,推广传播中国作品。此外,考虑到中国观众的需求,一些中国舞蹈、中国声乐也被恰当地加入。”

  北京新年音乐会的18年也是新年音乐会在国内发展兴起的见证。18年来,国内新年音乐会数量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观众对新年音乐会也从一开始不了解到逐渐亲近接受。

  欣赏:反复聆听才能感受音乐之美

  提前熟悉节目单上的演奏乐团、指挥家和曲目,了解这些优秀乐团的历史以及名曲背后的故事,有助于更好地感知音乐的魅力。

  观众常常为如何选择而犯难。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新年音乐会的作品不同于主题音乐会、乐剧音乐会、纪念音乐会等,都以欢乐、热烈、带有仪式感的曲目为主,不仅注重可听性,也突显过节气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新年音乐会?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新年音乐会是了解音乐、感受艺术的良好途径,很多人也许一年就听这一次音乐会,因此担心自己听不懂。对此,刘雪枫建议,观众可以提前熟悉节目单上的演奏乐团、指挥家和曲目,了解这些优秀乐团的历史以及名曲背后的故事,从而帮助更好地感知音乐的魅力。

  谭利华说:“不懂乐器乐理乐谱,并不妨碍我们成为音乐爱好者。享受音乐的关键在于反复多次聆听,当我们聆听次数越多,就能够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美,获得的乐趣也越多。若是不能认识到这点,却一直想从音乐中听出什么背景故事,其实是对音乐的极大误解。”

  刘雪枫表示,新年音乐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希望观众不仅仅关注每年一次的新年音乐会,而是一旦爱上了音乐,可以长期保持这种热情。他说:“音乐没有门槛,交响乐也并没有那么高深。音乐首先是让人感觉到美,只要我们用心聆听。”

乐器商城|乐器培训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