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歌声里。
【神州乐器网讯】如何利用多元化信息的广阔时空为现代城乡人民谋求群众文化艺术上的满足感?
在不断成就、不断开放、不断创新的2013年,贵州安顺人创造性地以16万元推出连续6场安顺音乐季活动。音乐季活动由西秀区政府、安顺市文联共同举办。是在安顺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和丰富的前提下,通过安顺市委、市政府、文联营造城市文化空间的顶层设计,安顺市文化音乐人才齐上阵的政府与民间深度合作形式,安顺音乐季活动激活本土文化人的能量,引领城市公共文化视听高度,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文脉魅力,通过给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展示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丰富广大市民的城市文化生活。省文联副主席、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说:若说安顺新建改建的广场群架构了城市文化公共空间,安顺音乐季则是市民对安顺产生认同感的源泉。可以预测: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安顺音乐季从群众文化活动入手,利用艺术舞台效应,多媒体、新媒体扩大影响力的复合模式,从艺术生产的低端逐步向中高端迈进。如今,我们已激活了一座城市,最终我们要达到出精品、出人才的塔尖效应。
文化品牌积淀深厚
说到音乐,包括舞蹈、戏剧类的艺术,它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会产生。
今天,当我们回眸安顺的音乐、戏剧、舞蹈的历史时,会产生什么感悟呢?
如今,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安顺屯堡地戏有演出队伍300多支,演员以万人计;安顺屯堡山歌开唱时,歌场上听众高达数万人;安顺屯堡花灯依然声名远播。
如果说屯堡地戏以及屯堡山歌见证了安顺民间音乐、民间戏剧的普及和经久不衰的延续,那么,安顺几百年来非屯堡的戏剧和音乐的状况又是如何呢?
今天,中国京剧这个高雅的艺术被奉为国粹。在安顺,京剧的传入已不可考,但在清末已经风气渐炽。《续修安顺府志》载:“南关厢名伶辈出”、“王六寿其最著者也。王工昆曲,尤工皮黄,嗓音嘹亮,韵味深长,做工脱尽恒蹊,颇有独到之处。”另外还有“如张金玉,杨二之须生,李俊亭、李金声之花面,张天保之花旦,驰名于滇黔两省”。只不过当时的演出范围仅限于“名公巨卿富家大室”,为红白喜事祝贺庆典而举办的“堂会”,从这种小范围的演出到大型营业性演出,抗日战争爆发是一个转机。原因是大批下江人涌入,一些京剧艺人也辗转来到安顺登台献艺,加上上世纪40年代初在西街财神庙内建成了“安顺大戏院”,从此安顺京剧进入了繁荣时期,直至上世纪60年代。几十年来流传着一句话:要看川戏去贵阳,想看京剧来安顺。
当年安顺京剧院演出的都是传统的折子戏、单本戏或者连台戏。如《失空折》、《西游记》、《狸猫换太子》、《牛郎织女》、《孟丽君》、《十三妹》、《坐寨盗马》、《徐策跑城》、《追韩信》等等。上世纪60年代以后还演过现代戏和“样板剧”。
今天,安顺专业的京剧公演尽管机会很少了,但业余活动却十分活跃,票友活动的票房有十多个,人数不少。
除了京剧,安顺在光绪年间就有了川剧的演出。早期也是唱堂会,或者庆坛戏,民国中期有了固定的演出舞台,名曰“乐群川剧社”。共和国时期改为川剧团,多演出文戏,有《秋江》、《白蛇传》、《拷红》、《做文章》、《柜中缘》等。
安顺还有一个地方剧种,最初叫“文琴戏”(后叫黔剧),是坐唱。1958年成立文琴剧团后登台表演,后解散。其中部分演员选拔到贵州省黔剧团成为骨干。当时,安顺文琴戏演出节目有《珍珠塔》、《十八相送》《二进宫》等。
音乐在安顺的普及是在新式学堂成立以后的事,因为新式的中小学堂开设了音乐课,到了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时期,安顺人以音乐、歌咏宣传抗日,鼓舞士气。当时,每个学校都有歌咏队,城中有了“珠江音乐社”等文艺团体,到处响起《大刀进行曲》、《黄河颂》、《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义勇军进行曲》,歌声激励着人们的斗志,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历史的册页翻到共和国时代,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安顺,流行最多的是电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柯山红日》、《怒潮》等等。这一段时期,安顺还有外国歌曲流行。当时,有一本叫《外国名歌200首》的歌本最受欢迎。美国的《老人河》,巴西的《在路旁》,南斯拉夫的《深深的海洋》、爱尔兰的《夏天最后一朵玫瑰》、印尼的《星星索》,前苏联歌曲更受人追捧。
而今,安顺音乐季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文化活动,再次打开了“音乐是世界的共同语言”的一扇窗。
在虹湖边上去唱歌、去跳舞已成为人们酷爱的娱乐方式。于是你会看见,夜晚,一伙伙男女青年站在堤岸上这边唱罢那边和。没有乐器伴奏,更没有扩音设备。全凭歌者天生的嗓音,他们虽未经过声乐训练,音质大都天生圆润。有的粗犷、有的甜美、有的低沉,都是努力按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标准演唱。因此,每首歌毕都会得到一阵鼓掌声和叫好声。可惜夜色朦胧,难辨歌手面容,但可见女歌手们大都有姣好的身段。
“安顺音乐季是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几乎每天我们都用一种急切而又平静的心情期待着……”这是安顺人发自内心的表白。
城市的文化空间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前进的步伐,城市公共空间却开始离市民渐行渐远。正如比利时建筑师和设计师亨利·凡·德·威尔德所说:现代化使街道失去了其重要的充满生命力的社会文化功能,变成了功能性的交通干道。它们不再是大人互动、孩子玩耍、居民觉得有责任、有义务的公共空间,不再被认做居民共同经历的、一致认同的特定环境而称为“我们的街道”和“我们的邻里”。
或许是安顺屯堡山歌因一曲《茉莉花》老调又重拾了人们对安顺这座城的向往。人们在寻找归宿在哪里,故乡在哪里。从这个层面上看,安顺音乐季烙印着本土元素的文化艺术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陆续汇聚安顺,把对祖先的精神寄托装进了安顺的空间。
2013年,当安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以“宜居安顺,绿色家园”为主题,全力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变之时,安顺人的街道、广场、公园镶嵌在川流不息的现代化道路之中,城市中心城区不断扩充,中心城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北部新区和新火车站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二环路、便民服务中心开工建设,中华西路建成通车。城区主干道“白改黑”和路灯改造全部完成,虹山湖景观、金钟、若飞、南马、国际佳缘等一批城市广场建成开放,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安普城市快速干道、关岭灞陵大道、紫云新城东西大道等项目顺利推进。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四创工作”、“整脏治乱”和“满意在贵州”活动深入推进的同时,更需要让安顺人与逐渐翻新的这座城继续产生思想与情感的交流碰撞。安顺音乐季以它的全员总动员及时尚性、本土性和开放性,让安顺人与这座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激活了本土文化人的能量。全年举办6场音乐季活动,引领城市公共文化视听高度,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文脉魅力。通过给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展示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了广大市民的城市文化生活。
安顺人认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应当成为衡量城市建设的刚性指标。因为它不仅关乎环境、美学、生活等重要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息息相关。在这里,不管男女老少,不管贫穷富有,都可以获得同样的体验,从而实现社会的最大公平。
“音乐之声”传递正能量
“已经走过630年历史的安顺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穿洞文化、夜郎文化、牂牁文化、屯堡文化、三国文化、攀岩文化、三线文化等独特的文化优势。随着安顺城市公共空间的扩容建设,独特的本土文化在新的时空节点上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髓,推出安顺音乐季活动,无疑给本土音乐人才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了平台,大家竭力将音乐季塑造成绽放黔中的‘音乐之声’。”姚晓英说。
“安顺大大小小的文艺团体有200多个,只要我们将每期音乐季节目做到精益求精,让文艺素质越来越高的安顺人认可并积极参与,2013年的音乐季就做成功了。”首场安顺音乐季总导演杜光荣说。
2013年8月9日,这天是立秋的第三天。由安顺音乐人与地方党委、政府联袂成就的作为贵州九个地州市首个文化广场音乐季活动——“幸福安顺 诗意虹湖”2013安顺虹湖首场音乐会拉开序幕。伴随着一首首优雅动听的前苏联名曲,首场演出在虹山湖畔奏出“城市文化,让生活更美好”的华彩乐章。本土音乐人现场倾情演唱广大市民耳熟能详的前苏联名曲,并有幸邀请到著名艺术家、《铁路修到苗家寨》作者、安顺市音乐协会主席张启贤担任艺术顾问,大大提升了音乐会的艺术品位。参加演出的演艺人员有安顺本土的音乐人、退休教师、国家公职人员及个体经营者。虽然各自工作领域不同,但对音乐的由衷热爱却让大家齐聚一堂,倾情演唱《喀秋莎》、《伏尔加船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等一曲曲脍炙人口、影响和陪伴了一代人的前苏联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把观众带到了那个曾经青春飞扬的城市建设岁月中,在清凉如水的秋夜给市民带来一份视听享受和美好回味。前来观看演出的市民早早地赶到活动现场,静坐在音乐喷泉广场前,期待着音乐会的开始。随着音乐声的响起,观众陆续涌来,现场观者如堵,就连附近的路边、桥上也站满了热情洋溢的观众,大家纷纷跟着乐曲旋律哼唱歌曲,回味曾经走过的美好时光。夜幕下凉风习习的虹湖岸边,优美动听的旋律、激情迸发的演唱、热情洋溢的观众、璀璨的灯光和美丽的湖心喷泉……文化与城市、音乐与生活完全融入在一起,呈现出最完美的组合,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这场主题为“青春岁月在歌声中回归”的“前苏联歌曲演唱专场”盛况空前。整个安顺城万人空巷,数万人云集虹湖。夜幕降临时,虹湖华灯齐放,五彩缤纷。
“这一天演唱的是沙俄时代以及前苏联时代的歌曲,对于我们来说不但耳熟能详而且大都会唱。因此,‘青春岁月在歌声中回归’的主题对我们来说实在是最鲜明不过了。《山楂树》、《红莓花儿开》又让我们回味到前苏联少男少女的爱情。”杜光荣话由心声。他一早就腾出自己的家庭录音棚,与演员们精心排练,才达到如今较高的演出水平。
8月中旬和下旬继续推出两场专辑演唱,主题分别是《青春旋律在虹湖流淌》和《幸福之声在民乐中飞扬》。
8月30日晚,第三场“幸福之声在民乐中飞扬——西秀区民族乐团演奏专辑”伴随着习习凉风,在虹湖音乐喷泉广场激情开演。闪烁的霓虹、优美动听的旋律、激情迸发的演绎、热情洋溢的观众,组成一幅文化与城市、音乐与生活相互融合的幸福画卷,定格在旖旎的虹山湖畔,定格在安顺市民心中。当晚7时许,市民们陆续赶到虹山湖畔,静坐在音乐喷泉广场前,静候着这场光与乐的视听盛宴。晚8时整,音乐喷泉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启幕,奔腾的黄果树瀑布、鬼斧神工的龙宫、神秘的格凸河……一张张美丽的画卷通过水幕影像依次呈现,伴随着演员精彩的演出,生动诠释了此次“虹湖音乐季”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文脉魅力、引领城市公共文化视听高度的活动宗旨。《金蛇狂舞》、《春到湘江》、《虹湖荡舟》、《梅花颂》、《花好月圆》……台上,演员们通过二胡、琵琶、古筝、笛子、提琴等乐器,生动演绎着一首首时代经典,或慷慨激昂,或热情奔放,或悠扬婉转,或气势磅礴;台下,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共同勾勒出幸福安顺、和谐黔中的美丽画卷。
9月10日推出的“诗意虹湖 最美园丁”教师节专场音乐会上,来自安顺市二小、五小、三中、四中、市文化馆群星艺术团、安顺“心之声”女子合唱队等团体的师生们献上歌舞《红烛颂》、《美丽的心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远方的爸爸妈妈》、《苗娃依呀呀》,古筝齐奏《丰收锣鼓》、配乐诗朗诵《用爱心守候》等,将这座温情的城市融入爱的海洋。当代安顺儿女用心声、新意诠释600年的文庙,600年悠然绽放的屯堡奇葩,从历史照亮未来的亚洲文明之灯……12月20日,在安顺镇宁,第6场安顺音乐季活动如期落幕,为2013年度成功推出的安顺音乐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次活动给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是艺术回报社会的需要,更是群众提升文化生活品位、回望城市建设历史的需要。目前已有多家艺术团体盯住2014年安顺音乐季演出,希望承办或参与演出。”顺着姚晓英的引荐,记者见到,安顺学院音乐老师胡明星指导的安顺群艺馆群星合唱队正在积极排练,准备承接2014年安顺音乐季的首场演出。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