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岁末年初,京城数家音乐厅各类音乐会演出海报、宣传单或大小册页大有铺天盖地之势,宣告着音乐会的“旺季”已经来临。仅以钢琴音乐会为例,老一代旅英钢琴家傅聪除了在国家大剧院12月初的演出之外,据说还举办若干商业“答谢”性质的音乐会;李云迪也忙着在工体开他钢琴“万人秀”。窃以为京城文化繁荣之景,远非异地所能及。但当我驻足西域小城的音乐厅门前,却也发现了同样的景象。不仅是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一场接一场,就连其他艺术演出(如话剧、芭蕾舞剧等)也是此起彼伏。进入十二月份以来,大大小小的演出场所“档期”就被排得满满当当,且常冠以“新年”、“贺岁”、“平安夜”、“圣诞”等名,好不热闹。
音乐会“抢”档期是一回事,百姓们聆听观赏的压力其实也不小。有的时候(特别是在周末),同一个城市中几场各不相同的音乐演出在同一个晚上大致相同的时间同时上演,观众想要兼顾无奈分身乏术,只得左右权衡最终无奈取舍。又有时,同样“国际级”水准的音乐会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接二连三地上演,有心去看却被年底各种工作接踵而至所限,只能忙中抽闲,使很多听众常常不得不放下手中工作气喘吁吁赶到音乐厅,将闲适的艺术欣赏搞得匆忙紧张。更有时候,在各类音乐演出“轮番轰炸”的情况下,有闲、有心的人,却早已经囊中羞涩,不得已精打细算“鱼”和“熊掌”取其一了。
此种景象,和平日里的音乐会演出市场行情形成鲜明对比。细心的朋友可以回忆,在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各音乐厅每月的演出安排虽不能说“冷清”但仍可谓“有限”,一个月内安排寥寥数场也时有可见。怎么一到年底,这音乐会的上演率就像秋收时候收割庄稼一样成了“农忙”了呢?
音乐会的演出安排,是音乐家或艺术团体的艺术实践,在合适的时间,乃至结合各种节令、庆典或习俗之惯安排上演,本来无可厚非。但音乐会又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个人行为”,它同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甚至早已是西方音乐社会学中热衷讨论的一个问题。
特别在当下,音乐会、艺术演出市场、文化普及活动刚刚经过了上个世纪末的“萧条期”正方兴未艾,一场音乐会不仅担负着展示作品、体现价值、实现收益的责任,更要传递乃至培养一种音乐欣赏的习惯与品位。这就需要音乐会演出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做“一锤子买卖”,更不能在年底岁末突击花钱,而是要争取天天演、月月演,更能常演常新。
其实,聆听音乐会应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期待将来,在平时的岁月里也能有优秀的音乐会时时上演。踏踏实实地将分散、单场的音乐会通过精心的组织联系在一切,在夏秋合适的时间里搞一些音乐节、艺术节,并使其成为传统经久保留,让音乐会从扎堆赶场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在当今音乐会旺季背后,需要我们冷静思考的。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