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是流行于晋城、长治一带的民间吹打乐,也称上党八音会。八音会源起何时已无从考证,但从散存于书志笔记中零星的记载中可勾勒出大致轮廓:萌生于战国秦汉时期,脱胎唐代乐舞和宋金戏曲,发展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约2000年历史。2006年,上党八音会入选国务院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月13日上午,农历正月十四,阳城县皇城相府午亭山庄门口张灯结彩,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在皇城村拉开帷幕。最火爆的便是八音会。
乐器高空飞
10时30分,观赏完“迎圣驾”仪式的众游客,从午亭山庄门楼进入明代古堡。随着元宵节的到来,皇城相府为游客准备的跑驴、跑旱船、晋城八音会等民间社火活动,专门在景区内穿插进行表演。
11时40分,阵阵锣鼓、唢呐声响起。铿锵有力的敲打节奏动人心魄——八音会表演开始了。在古堡的藏兵洞前一处空地上,十几位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马褂、脚蹬圆口布鞋的男子,手执形状各异的乐器摇头晃脑,神采飞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节奏热烈奔放,声音高亢宏亮。没一会儿,藏兵洞前游客如织。有人拿着相机拍照,有人跟着节奏不时打着节拍。
演奏中,一名青年男子坐在中央手握鼓槌上下翻飞格外卖力。而手持锣、钗的演奏者不仅声音嘹亮,且手中乐器上下翻动金光闪烁,还随着乐曲或坐或站或跳,不时将手中的乐器抛向高空,随后又稳稳接在手中。火爆热烈的演奏让围观游客眼花缭乱,人群中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近20分钟的演奏结束后,游客纷纷围拢过去,与演奏者合影留念。
古乐器统称“八音”
与游客合影之后,击鼓男子坐在木凳上,掏出手绢轻轻擦擦额头汗水。他叫李鹏鑫,是皇城相府八音会击鼓者,也是八音会演奏的“灵魂”。
“十二三岁时,我就跟着村里的老艺人学习演奏了。”李鹏鑫说,后来,他到沁水县上党梆子剧团工作。2002年,23岁的李鹏鑫被皇城相府景区文工团录取,成为八音会演出中的鼓手。“八音会与上党梆子曲牌有渊源。”李鹏鑫无法掩饰对八音会的喜爱,“每次看见八音会演出就特别兴奋,演奏起来更是热血沸腾,要不这么冷的天咋能出汗呢?”
从小就喜爱八音会,李鹏鑫对其历史也了如指掌。“八音”是我国古代对民族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8类。“会”指的是一种形式、一个平台,将各种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演奏音乐,就叫做“八音会”。八音会传统演奏乐器包括鼓、锣、钹、笙、箫、笛、管等,后来又增加了小镲、梆子、胡琴、笛子等乐器,如今,在景区八音会演奏还配以铜管、电声乐器。八音会具有吹打并重、热烈奔放、声情并茂、演奏兼备等特点。每逢元宵节,八音会成为各地民间社火“闹红火”的首选节目。
村村有队伍
上党八音会由来已久,基础深厚,只要有十几户的自然村庄就会有一支八音会,大村有两三支也不鲜见。少时的李鹏鑫,在沁水老家的各种娱乐场合经常能看到八音会的影子,“就是一支无偿服务的乐队,随时给需要者助兴。”这也正是他自幼就喜欢八音会的原因,也给他的入门提供了便利。
在外人看来,敲敲打打的八音会就是图个热闹,但里面的门道却很多。八音会分文武场和文场。由挂板、大锣、大钗、小钗、马锣等乐器演奏的是打击乐,为“武场”。吹管弦乐为“文场”,所用乐器有唢呐、笙、竹笛、胡胡、巨琴等。八音会以吹打为主、弦乐为辅,文武皆备,配合默契,才能在演奏中形成节奏热烈奔放、音响高亢宏亮的群体演奏特点,引起观众共鸣。
而作为八音会的鼓手,在演奏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击鼓分轻击、连击、重擂、击边、刮鼓钉、鼓楗耍花互击等,要用木槌打出各种鼓乐音色。”作为八音会中的“灵魂”,李鹏鑫要靠他高超的击技,制造出各种节拍,其他演奏者按照这种节拍不时让“绝活”纷纷亮相,将演奏推向高潮,这也正是赢得观众鼓掌喝彩的关键点。
只要敲响了锣鼓,吹起了唢呐,就会有众多八音会粉丝前来捧场。八音会就是一支民间乐队,人数有的十几人到二三十人,大规模的八音会甚至百余或几百人。
八音会在曲牌选择上,以欢快热烈和能配合队伍表演的节奏为主。在继承原有曲目的基础上,上党八音会还在不断创新一些新曲牌。目前演奏的曲目有《节节高》《万花灯》《靠山红》《大十番》《小十番》等40多种。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