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我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历史发展悠久,各族人民结合自己的生活景象,不仅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乐器,并且善于吸纳外来文化以丰富自我,其中不少乐器是沿着丝绸之路持续而不断地融合、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的民族符号。民族音乐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技艺高超的演奏家,更离不开在背后不断对乐器进行改良的乐器制作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乐器并不是单纯的工艺品,它蕴含了人文精神与文化脉络,包涵人们的审美理念、文化态度和精神风貌。通常,在音乐欣赏中观众会把注意力放在音乐的呈现方式、音乐的表现内容以及表达者的审美认知,而研究者大多关心的则是曲谱、乐律、技法、内涵等等,却鲜有人提及乐器的制作工艺和乐器制作师。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化、统一化的机械生产方式已经扩散到了各类工艺制造领域,与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争夺着文化“市场”。从数量的呈现上,批量或具有“模式性”的操作会占优势,而“量身订制”和具有独特性,毕竟是趋向高端与个性服务的新型理念,虽深受业界的欢迎,却也存在着不少困难。乐器制作不同于其他纯粹性的手工艺,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手工和技艺,是先人留下的财富和大量的实践所赋予的体悟;尤其是一些具有“口传心授”意味的个性因素和技术技巧,更是饱含了几代人的心血与智慧,很难原样复制。
从近年来大家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角度来看,我以为这些默默无闻承载着历史曾经带给中国文化璀璨技艺的民族乐器制作师们,应该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保护和保障。就目前所接触到的一些民族乐器制作师及其“作坊”生存境况,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践框架与策略”中寻找切合实际的方式来规整并帮助完善常年坚持生产和研究民族乐器制作有为的技师,并予以相应的关注与政策扶持。二是为促进行业发展,提高制作师的技术技能,提供参与职称评定渠道。这是检验水准、制定标准、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途径。三是对一些卓有成绩的高级技师,提供相应的便捷与针对性服务(包括认定他们的技术资质、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发挥好“工作室”效应等)并以适当的比例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为更深入地传承中华文明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