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业界新闻

“冀中笙管乐展演交流会”在霸州市李少春大剧院举行

来源: 2014-05-08 12:00
本报实习记者 刘洁晶 本报驻廊坊记者 庞永力 文/图

  

本报实习记者 刘洁晶 本报驻廊坊记者 庞永力 文/图

  【神州乐器网讯】4月29日至30日,“冀中笙管乐展演交流会”在霸州市李少春大剧院举行。交流会上,保定市雄县,廊坊市固安县以及霸州本地音乐会社现场演奏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古音乐。交流会后,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的专家学者与冀中笙管乐的代表性传承人共聚一堂,就冀中笙管乐当前的生态情况、如何传承和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冀中笙管乐多为口传心授

  冀中传统音乐历史悠久,最久的有几千年的历史,最短的也有200多年。它是我国北方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器乐合奏乐种,主要流传于冀中平原的乡村,即廊坊、保定、沧州一带。因常用管子或唢呐领奏,笙、笛相和,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类乐器外,另有云锣、鼓等。冀中传统音乐以丧葬仪式为主要功能,与当地民众踩街巡游、设坛敬神等民俗活动紧密联系,有着“以工尺谱记录乐曲、师徒间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霸州地区目前遗存下来的民间传统音乐会社多属于冀中笙管乐民间音乐社,数量达到近20家。

  据了解,目前我省拥有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有65项属于冀中笙管乐,占十分之一还要多,其中15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其中廊坊9项,霸州市的胜芳镇南音乐会、信安镇张庄音乐会、高桥音乐会名列其中。

  我省正在规划建设“传统音乐保护区”

  会演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前来观摩的省文化厅副厅长彭卫国,他表示,古音乐多用工尺谱记录曲谱,多数演奏者不识谱,只能靠口传心授,这成为传承的最大难题。此外,欣赏古音乐的人越来越少,它逐渐失去了成长的土壤,传承和保护难题越来越凸显。目前古音乐的发展走两条路,一条是“慢车道”,即对古音乐的传承项目和传承人,进行资金、政策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原汁原味地进行保存;另一条道路是“快车道”,在古音乐的基础上,以现代音乐对其进行创新,以适合社会及市场需求。

  2006年,冀中笙管乐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为更好地保护冀中传统音乐,我省正在规划建设“冀中传统音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将是我国首个古乐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建立传统音乐学习场所、命名代表性传承人、建立切实可行的整体性保护制度和运营机制也在推行。记者获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首次以立法形式对非遗保护做出要求,对我省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全国非遗保护中做出了切实可行的探索。

西洋乐器|打击乐器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