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业界新闻

方岽清:我相信我必然要走音乐这条道路

来源: 2014-06-07 12:00

  【神州乐器网讯】金丝边的圆眼镜、一尘不染的白衬衣是作曲家方岽清的日常行头。作为当代中国最活跃的青年作曲家之一,方岽清的创作领域异常广泛,涉及交响乐、舞剧、室内乐、器乐独奏、声乐独唱、合唱、民族音乐、电视大型晚会、影视音乐等诸多类型的音乐。业界人士都知晓他的作品常常被搬上国际大舞台并屡次获得国家级大奖桂冠。而更多的人了解这位80后实力派作曲家,或许是通过2012他无意创作的“北大神曲”《化学是你 化学是我》(方岽清作曲、前任北大校长周其凤作词)。新华网文化频道记者李峥就其音乐创作道路、创作理念以及面对争议的的态度对方岽清进行了专访。

  

方岽清:我相信我必然要走音乐这条道路

  方岽清

  新华文化: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音乐的呢?

  方岽清:我大概是从14岁开始接受正规的、系统的音乐训练的。1995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理论学科开始正式招收作曲专业初一年级学生,全国只有四个名额。当时的选拔是非常难的。尤其是1995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是第一届开始招生,几乎没有什么过来人可以告诉你的选择是否正确,你该怎样往前走。我有幸成为那四个人当中的一个,时常回忆起来觉得自己也幸运。我很感谢这种规范的、学院派的音乐创作训练,使我作曲的起点和视野超越很多同龄人。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在附中学习视唱课的时候,我的同桌曾是现在享誉世界的著名钢琴家郎朗。

  新华文化:您身边有没有对您创作影响至深的人?

  方岽清:那一定是我的父亲方辰和我的导师叶小纲先生。我的父亲是中国老一辈非常著名的戏剧家、戏曲音乐家方辰(笔名:肖方)先生,他的代表作品《钟馗》、《哪吒》等剧目在中国戏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我的父亲从小就注重给我大量的聆听与涉取各种形式,不同门类的音乐,我的童年是在我至今都很怀念的“戏曲大院”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无论何时,排练场的锣鼓点都能把我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戏台上惟妙惟肖的脸谱和人物,有好多至今我都记忆犹新。我的身体里始终流淌着中国传统音乐的血液”。

  由于历史的原因,父亲的一生很坎坷。我在音乐道路上前进的每一步,背后都有我的父亲在注视着我,这使我觉得有无限力量。父亲给我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正因为我从小就在剧团长大,从小就看着、听着这些传统的音乐。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对我的音乐创作影响很大。我特别多的作品都是有戏剧元素的。我的作品《手眼身法步》,是我大学本科时期创作的,也是我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音乐创作奖项,这部作品也有着很深的民族烙印。如今我的作品常常被搬上国际舞台,在德国、波兰、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台湾等地的国际音乐节演出,我希望我的音乐作品常常“走出去”,我会更加认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定是这样!

  我的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纲先生在我步入大学时代,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更高艺术境界的大门,叶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所营造出的艺术实践平台堪称是中国最优秀的。他也为我如今成为一个职业作曲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华文化:您讲过您是接受正规的训练从而走上创作道路的,那么您觉得是您被“教育”、“训化”走上了艺术道路,还是您被冥冥之中安排好来从事音乐创作呢?

  方岽清:我相信,我是必然要走音乐这条道路的。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了碎片化的创作。现在无意中翻看到我几岁时候写的一些零碎的谱子,有时觉得很搞笑但有时也会很震惊。我会感慨自己小时候的这些创作灵性都从哪里跳出来的?我七岁才开始学习钢琴,但是在四岁就在父亲的影响下接受戏曲等民族音乐的熏陶。可以说,正规的音乐教育是一定可以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的,不过,一个人要成功必须也得具备很多条件。也有一些天生艺术感觉好的人,即便他们(她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往往感觉中也具有很高的灵性与悟性。但这就看今天如何开发了。

  新华文化:您创作的作品取得了很多荣誉,《手眼身法步》与《林冲》分别摘得两个国家级音乐大奖桂冠,其他几十部作品也曾获得国内外众多音乐奖项,如此多的荣誉足以让作曲家欣慰与自豪,那么能问问您,创作过程一定是愉快的吗?您在创作过程中有苦闷与煎熬吗?

  方岽清:苦闷和煎熬是一定会有的。创作一个乐曲的过程,其实相当于孕育一个生命的过程。分娩前会伴随有钻心的阵痛,而创作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是苦闷的。因为你在经历一层一层的蜕变、一层层地脱落,最后成熟结果,完成一部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的作品,这个过程不容易。有很多作曲家是改了一万稿还不满意的。最终拿出一个能够让自己和听众都满意的作品实在太不太容易了。这个过程要经历多次的自我否定。历史上,也鲜有几个莫扎特式的天才能够一手成稿的作曲家,后人在看他的手稿,发现他的创作作品几乎不加任何修改,最多只是删减的痕迹。而更多的人、大多数的作曲家,都是改了无数次之后才有了相对满意的作品。

  新华文化:您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呢?

  方岽清:我一直不喜欢用“灵感”这个词。我的创作一般是在一定的逻辑基础上,由感性和理性共同支撑的。其实,很多人会对作曲家有某种误解。很多人说创作要喝酒、很多人说搞音乐的人都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声音真的很多,往往还占据主流。但是,我的创作没有什么特别癖好。我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三十岁后我也不经常熬夜进行创作。我觉得顺应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的创作才是有道理的。我不是很赞同喝酒、熬夜的创作方法。因为,对于内心听觉到位的作曲家而言,周边环境对他的影响并没有那么重要!对我而言,只要我开始创作了,周围其他任何东西都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我鼓励音乐人规律地作息、规律地创作。

  新华文化:您刚才提到的“感性”,是不是就是人们所谓的“灵感”呢?

  方岽清:应该说“灵感”是“感性”的一种吧!我想,灵感绝对不是像塔蒂尼创作《魔鬼的颤音》睡一觉起来、梦到了什么就写出了好作品。对于作曲、美术、设计等领域,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我绝对不相信一个服装设计师睡一觉起来,就可以把自己梦中梦见的东西搬上巴黎的T台。好的作品,是要在感性的推动下,用理性的力量完成的。

  新华文化:您是怎样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呢?

  方岽清:我的艺术世界确实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品尝到美味、登山望远、郊外游玩、听到好音乐等等会促使我心情变得更好,这些愉悦会反映到我创作作品的心态中。我觉得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是最后还是要高于生活的。艺术绝不能简单地呈现,最终还是要进行升华的。我喜欢摄影,也拍摄了很多摄影作品,我觉得透过镜头看世界是我接近真相、看清生活的一种方式。

  新华文化:您也十分喜爱摄影,那么镜头下的生活景象会有什么不同吗?

  方岽清:镜头中看人物和事物会更让我静下心来。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生活的细节太重要了。透过镜头我能够敏锐地看到平时观察不到的一些细节。我的镜头,往往是具有一点夸张化的,因为我相信艺术也往往是对生活的夸张,而不仅仅是再现。

  新华文化:您创作的类型如此多元,堪称“杂家”,您觉得好的作曲家应该“专家”、还应该是“杂家”?

  方岽清:其实真正好的作曲家既是杂家也是专家。因为时代发展到今天,这样文化多元、嘈杂社会当中,不太能允许一个人真空地生活。作曲家一定要有专业能力,有专才,也应该是个“多面玲珑”的人。我想,成功的作曲家首先是不应该被这个多元的时代饿死,所以应该是音乐人要适应这个时代,成为“专家”与“杂家”的统一体。

  新华文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您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不同题材的作品都保持着很高的国际国内上演率,那么接下来有什么新作品吗?

  方岽清:接下来我在为一部大型电视剧作曲,在上映之前可能还需要保密吧。另外,我的作品《努给日勒》将由著名的德国科隆歌剧院乐团的12位大提琴演奏家搬上2015年的德国演出季。我的第一部古筝协奏曲也会在明年五月由青年古筝演奏家王温豪女士联手广州交响乐团在星海音乐厅亮相,进行世界首演。这部作品十分具有禅意,目前还在创作阶段。

  新华文化:最后,您能对神曲《化学是你 化学是我》进行简单的回应吗?

  方岽清:当然。我觉得,我是一个非常尊重原词的艺术家。《化学是你 化学是我》是前任北大校长周其凤教授作词。他当时找到我也是希望用创作出一曲朗朗上口的、能够广为传唱的作品,而且他的态度也是想用略带戏谑的态度来完成这部作品。说白了,就是要用很幽默,很直白的语言给大家做个小科普,让大家在会心一笑后关注到化学,我想不至于上纲上线吧?其实当时我还配器了一个交响乐和中乐混搭的版本,这个版本2012在爱丁堡演出的时候,200位英国少年用英文圣咏的方式十分庄严肃穆的在大教堂里唱出、那个恢弘的场面。我想,是个人听到这个版本就会对这首作品真正传达出的感觉完全改变并升华了!

  嘉宾简介:方岽清,著名青年作曲家、摄影家。他是中国当代最活跃的青年作曲家。他的作品经常上演于德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波兰、加拿大、日本、台湾等地的国际音乐节。他的两部代表作品《手眼身法步》与《林冲》分别摘得第五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项“金钟奖”银奖(金奖空缺)和2010“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作曲比赛第一名两项国家级音乐大奖桂冠。他的数十部作品均获得国内外重大音乐比赛奖项。由他作曲的大型舞剧《亚洲铜.天人合一》和交响乐队作品《中国城》跻身国际乐坛,成功上演于意大利罗马喷泉剧院和加拿大卡尔加里晨兴国际音乐节,并由国际唱片公司MKiDN现场录音全球发行。他的作品在有着百年历史的Rid Hall音乐厅和始建于1688年的苏格兰皇家教堂为英国皇室上演,获得空前轰动。他的大提琴作品上演率极高,成为检验国内外大提琴选手比赛演奏中国风格作品的试金石。他的唱片《清+Cello》由中国唱片公司面向国内外同步发行,开创了中国首张原创大提琴作品专辑问世的先河。他是致力于国际化、社会化音乐交流的音乐家,不断接受加拿大晨兴国际音乐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交部、国家芭蕾舞团、亚洲国际爱乐乐团、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央电视台、国家体育总局、北大中乐学社等大型机构以及全世界优秀音乐家的委约为其创作音乐。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