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陕北民歌包含了诸多的陕北符号,陕北民歌也承载着陕北人的精神寄托,所谓“女人忧愁哭鼻子,男人忧愁唱曲子”。民歌是陕北的血液,时刻流淌着、蔓延着、浸淫着一代代的陕北人,而陕北人经由民歌的滋润,男人剽悍潇洒,女人富态迷人,这片皇天后土也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陕北、陕北人、陕北民歌铸就了黄土高原的生活,也孕育了一大批能够用高亢激昂的腔调歌唱陕北的陕北人。然而,时移世易,陕北民歌还应该承载更多的东西。可惜的是一些唱功不俗之辈,只能凭借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露出“小荷尖尖角”,进而四处演出;一些后起之秀,因生活压力,只能借商业营销展示自己的歌喉;一些优秀的民歌剧目,因为缺少相关产品的延伸以及后续的推广,“泯然众人也”……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时代,陕北民歌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与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极不相称。
那么,如何进一步唱响陕北民歌?
首先,陕北民歌要从娃娃抓起。无论何种文化、何种运动、何种娱乐活动的发展都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国足拙劣的表现与“国粹”麻将的兴盛即是最好的例证。如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雨后春笋、绵绵不绝,然而鲜见突出地方文化色彩或者以弘扬地方文化为己任的辅导班,毕竟这样的班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究其原因则是家长们的功利以及缺少文化担当。笔者曾多处求学,同学小聚之时,经不住软磨硬泡,操一口陕北方言,凭“拦羊嗓子回牛声”,一阵吆喝,往往换来的是满堂喝彩、掌声不断甚至不绝赞口。其实自己唱歌的能力有几两几钱,心知肚明,和那些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粤语,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友人比起来自叹弗如。但是反响迥异,足见陕北民歌因其鲜明的特色形成的吸引力。每当此时,后悔早些年没有认真学唱陕北民歌,要不然此类才艺可能趋于完美。很难想象,学了这样那样才艺的陕北小朋友长大之后,在别人请求唱一首陕北民歌之时,实事求是地说我不会,那是对其他才艺多大的讽刺与尴尬?
其次,陕北民歌要走文旅交融的路子。众所周知,广西民歌遵从延展化创意、精品化制作、审美化展示、立体化宣传、市场化运作的“五化”原则,大手笔、高起点打造了《印象·刘三姐》,以此作为亮点和切入点,不仅收获了丰厚的市场利益,同时也形成了传统文化产业化的路径,并成为文旅交融实践活动的典范。陕北民歌完全可以借鉴此类做法,在民歌产业化的同时,对于旅游、尤其是陕北的旅游一定是莫大的促进,毕竟我们现在的旅游还是初级的观光游,与旅游者所要求的休闲体验游存在一定的差距。打造优秀的“三十里铺”“兰花花”“走西口”之类的实景民歌剧,能够满足旅游者感受陕北文化的需要,而满足游客需要的同时,也能够增加旅游收入。
第三,陕北民歌要与餐饮小剧场结合。纵观陕北现在的餐饮业,难得有像模像样的小剧场。而聚餐之时,不论是朋友小聚还是招待外客,只见要么是挥拳相向的猜拳行令,要么就是骰子飞舞的“领导讲话”,酒文化一派欣欣向荣之势。打造精致的民歌小剧场——“吃陕北小菜、听陕北民歌”。民歌文化和餐饮文化结合起来,不仅拓展陕北民歌的“生存空间”,久而久之可以形成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人们逐步黯淡了划拳摇骰子,转而佐餐的是悠扬辽远的陕北民歌,口服、耳福同时享受,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陕北民歌要有走出去、请进来的明星。陕北民歌需要明星,陕北民歌也有可能成就明星。清人赵翼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大众审美的变迁,数百年似乎太难,三五年、七八年才比较现实。因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陕北民歌明星或者演唱陕北民歌的明星,除却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对待明星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本土明星“走出去”,外地明星“请进来”,只要是能够彰显陕北民歌特色的、推广陕北民歌的、传承创新陕北民歌的、有益于陕北民歌产业发展的,统统纳入到陕北民歌人才库之中,想方设法为我所用,为陕北民歌所用。只要唱响陕北民歌,即便是在经济层面难以尽如人意,毕竟还可以丰富陕北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民歌定然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