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年逾八旬的老人,多数都在安享晚年了,散散步,种种花,抑或打打太极拳……白发苍苍的学者段蔷,却依然在为心中埋藏的宏大事业孜孜以求。他除了撰写音乐学专著,同时还在为圆他的箜篌梦而忙碌、奔波。
箜篌,那个距离我们上千年的乐器究竟什么样子呢?这位81岁的老者,为何会对这样一个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的箜篌情有独钟?
他的志向一直在高处,从未因年迈而衰减
7月12日,记者在段蔷家里看到,车床、木料、琴弦以及满地木屑,这让他的客厅显得与众不同。他拿出刚刚制作好的一把乐器给记者看。
“这是什么?”记者问。
“这是竖箜篌。”
“啊?这是您制作的箜篌?”记者惊讶地睁大眼睛。
这是段蔷刚刚做好的第二把徵调箜篌。两年前,他已做好宫调箜篌。两把不同调式的箜篌,足以演奏他想要搬上舞台的那部早已失传的伊州大曲。
他曾主编出版了《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新疆卷》《中国曲艺志·新疆卷》;专著《中国新疆民族乐器制作图鉴》。并以毕生之积累,完成了他的乐学乐论体系专著《“一法”;“一学”;“一论”》(《柯尔克孜民歌分类——兼论民歌分类法》《新疆音乐地理学》《“二无一”乐论》﹚,以及《柯尔克孜民歌700首》,《新疆曲子传统曲目—张修文传谱》等多部音乐论著等待出版。
如今,他又花数万元,购买了车床、钻床等等工具和琴材,自己动手制作出了唐代已经失传的竖箜篌。
竖箜篌,古代的乐器,已从今人的生活中遗失,只存于壁画和博物馆,要制作一把箜篌,并且能够演奏,这期间需要耗费多少心血,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呢?
段蔷从2011年就开始筹划箜篌的制作。2012年6月,火洲吐鲁番酷暑难耐,段蔷以老迈之躯亲赴吐鲁番实地考察出土文物箜篌,当他在吐鲁番博物馆亲眼看见那个出自春秋时期的箜篌的时候,他心里也从此更坚定了一种信念。
在历经周折之后,为了早日让伊州大曲重见天日,他毅然决定自己动手制作箜篌。
段蔷的梦想并非仅存于梦幻。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就是艾捷克的改良者。那是1950年,才华横溢、年方19岁的段蔷从新疆军区文工团被调往南疆文工团,和南疆文工团小提琴手赛买提·阿不都拉一起,改良、设计、制作出了艾捷克,艾捷克从此成为新疆民族乐器中不可或缺的皇后,占据一席重要位置。这位有着赤子之心的老人,心怀报国激情,也有着重新复原、制作箜篌的底气。
他的志向一直在高处,从未因年迈而衰减。
他用近一年时间研制竖箜篌,希望它像当年艾捷克一样传世
一位髯须飘飘的老人,为何要下如此大的决心制作竖箜篌?那是段蔷心里的一个宏大工程中的动人音符。
段蔷一直有一个梦想,把伊州大曲搬上舞台,让今天的人们欣赏到汉唐时期流行在新疆的美妙音乐究竟是怎么样的。而箜篌,是演奏伊州大曲不可或缺的乐器。如果箜篌能够在重新复出的古乐里鸣奏,那该是何等闪耀的一幕!
散佚在纸上的伊州大曲曾经有着怎样的辉煌,段蔷给记者娓娓道来。
在唐代,伊州就是现在的新疆哈密,伊州大曲是当时家喻户晓的音乐,伊州音乐传入中原经过加工后,称为伊州大曲,那是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的大型乐曲。
重现伊州大曲,把当时在新疆西域与中原大地盛行一时的伊州大曲重新搬上舞台,目的就是要证明新疆自古就是西域文化与中原汉文化多元交融与荟萃之地。
从研究到亲手制作竖箜篌,段蔷花费了大量心血。
他告诉记者,自1996年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1号墓地南西区1号墓点14号墓出土了数件“竖箜篌”以来,先后又有吐鲁番洋海古墓、哈密艾斯克霞尔南古墓出土了数件竖箜篌,这些“竖箜篌”大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它们尚处在乐器的萌生时代,因为它们的结构脆弱,无形制可言,弦音无音高,只能提供音响,不能构成音乐。严格地说还不能称作乐器。但它给了段蔷一个证实《隋书·音乐志》:“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的铁证。
关于箜篌,段蔷还提供了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文字:箜篌之名称:据史书记载,作为乐器的名称箜篌一词,源出于中国汉代中原,应该是无疑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辑汉谣《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由此可知早在汉代,箜篌就已在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到隋、唐间,源出于西域的“竖箜篌”,伴随着中原与西域共同融汇的音乐与音乐文化,而成为中原大地与西域“龟兹乐”“高昌乐”“凉州乐”“疏勒乐”等乐的共用的乐器。
段蔷通过研究发现,唐代竖箜篌失传的根源是其结构脆弱、造成音量太小所致。因此如何在保证音量足够大和音色纯净的前提下,增强结构机械强度,就是段蔷最可贵的探索。
段蔷在制作竖箜篌时,在结构上,依据出土文物,在造型上依据佛窟壁画,在形制上依据古籍文献的三原则,对隋唐时代中原与西域共同流传的竖箜篌进行研制,几经周折,历时近一年时间才完成。
段蔷希望它像当年艾捷克一样传世。
他一直有一个梦想,把伊州大曲搬上舞台
作为一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新疆音乐学研究的学者,段蔷认为,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做成这件事,这件事意义远大。
他设计的箜篌12根弦,主要依照吐鲁番箜篌以及敦煌壁画里的箜篌,进行扬长避短。箜篌散发着木制的清香,虽然还没有上漆,但做工精细,共鸣箱很用心地做大了,使琴声的音量增大,而琴弦是专门从内地定做的,很贵。
记者打量这箜篌,心里很不平静,这把琴里凝结着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多少心血啊!这位学富五车的学者,当他用尺子精细计算,拿着锯子一点点地锯开木头,再用刨子刨平,用砂纸一点点打磨,呕心沥血终于制作完成一把箜篌,这该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喟的时刻啊。
这就是竖箜篌,又称胡箜篌,是相对于中原的横箜篌而言。自西亚传入西域,在当时龟兹、疏勒、安国乐中发扬光大,随着丝绸之路的鼎盛,在汉朝传入中原,受到华夏民族的青睐,一度风靡华夏。段蔷告诉记者:“竖箜篌,我早于2012年10月就完成研制,原打算在《伊州摘遍》首演时发布,因为乐器的存在不仅仅是它的形式,主要是它的音响。但《伊州摘遍》的首演尚需时日。”
段蔷所说的《伊州摘遍》,就是他在搜集整理伊州大曲时,为适合于舞台演奏所截取编撰的乐谱。
多年来,段蔷致力于中原与西域共同的音乐与音乐文化传统的探讨,2011年年底,他完成了《伊州摘遍》﹙辑曲集变﹚,而演奏《伊州摘遍》,必用的乐器就是“竖箜篌”,因此“竖箜篌的复活”必需而迫切。
制作箜篌,演奏伊州大曲,意义极其深远。当伊州大曲穿越千年,回响在二十一世纪的上空,当已经作古的竖箜篌那奇特的琴声奏响在复原的伊州大曲里,今天的人们就能够如同置身于盛唐时期,听到在千年前新疆盛行的音乐,进一步深刻体会新疆与祖国的血脉亲情,是如何流淌成一曲震撼魂魄的鸿篇巨响。
目前,《伊州摘遍》已经由新疆艺术研究所申报国家课题,《伊州摘遍》的排练与演奏也已经初具雏形。
这一切,在宣告段蔷正离那个美丽的箜篌梦越来越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