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日前,最新一期“市民论谈”举行,围绕着如何保护好、继承好、利用好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副市长董玉海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与市民代表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非遗现状
高层次人才少,产业附加值低
主持人:扬州人是很有福气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遗产。除了瘦西湖、个园这样的名园古宅,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玉雕、漆器、扬州剪纸、雕版印刷、扬州评话等。但跟蜚声海内外的名园古宅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许就没有那么风光了。虽然大部分依然存活在当代,但很多是健康状况不佳。
钱宏仁(扬州通草花制作省级传承人):我现在没有徒弟。做这个通草花非常繁琐,年轻人坐不下来。年轻人就是跟你学,学了以后也卖不掉,养不活自己。
王克(市非遗中心办公室主任):一个是传承人的问题,市级现在还没有传承人补贴,仅仅是给师傅的津贴。徒弟学习这门技艺首先要养活自己,要有生活补助。第二个问题就是产品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不像大机器工业,一个模子倒上许多产品出来,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效益较低。
莫元花(宝应国凤刺绣研究所技术总监):宝应刺绣跟扬州刺绣以前都是以出口为主,后来出口市场发生了变化。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生产艺术品。现在已经是三千绣娘了。
顾浩(宝应文体广新局副局长、博士):目前虽然讲宝应的绣娘从业人数比较多,但是有两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整个产业的高层次的人才是比较少的,产业的附加值普遍比较低。
李晓剑(特邀评论员、企业主):三千绣娘整个产值只是在一个亿左右,实际平均每个人的销售产值只有3万左右。利润是很微薄的。
高毅进(扬州玉雕国家级传承人):扬州在题材上的创新、表现形式的提升方面还是有待提高。很多地方的市场营销、大师包装都走在我们前面。
打造平台
古琴第一街将成全国交易中心
汪俊峰(广陵潮文化艺术中心理事长):我们这个古琴第一街让十几个品牌,包括全国还有很多品牌在排队要想进驻我们的街区。一个品牌的集聚给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戈弘(扬州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它可以作为一个中国古琴交易的中心。另外它可以作为一个斫琴的基地,因为扬州有100多家在做琴。
汪俊峰:古琴第一街整个规划,就是想把它打造成中国古琴文化街区,下一步可能要在古琴街区选择一栋楼作为古琴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历史、它的人文魅力;第二就是打造一个交易平台,让全国乃至世界的古琴在这里进行评估交易。
李晓剑:转型升级在于观念的转型升级。如何传播?扬州人不乏智慧,但是我们太谦和、太低调、太保守。我们这些产业非常需要龙头的引领,需要我们本土的智慧,需要大家团结合作。
周永平(扬州工艺美术集团常务副总):扬州486集聚区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一个文化产业项目。通过集聚非遗项目活态展示、艺术品定制,包括传习基地非遗培训,包括非遗项目的交易展演等等,然后把非遗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简称文旅融合发展。
衍生产品
年底5家连锁店销售剪纸产品
王京(中国剪纸博物馆馆长):扬州剪纸工艺比较复杂,生产周期也比较长,如果价格卖得低了,可能我们艺人养不活,价格高则可能没有市场。鉴于这种情况,近几年我们一直把扬州剪纸的衍生产品开发作为我们博物馆重要的工作。目前获得成功的是我们的剪纸扇、剪纸灯。这些衍生产品的年销售额在300万。扬州到年底有5家连锁店将卖我们的非遗产品,到2017年我们会有10家连锁店。
孟瑶(特邀评论员、自由撰稿人):我觉得一个艺术只有融入到生活当中,成为一个消费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如果所有东西弄出来以后,都是装上镜框挂在墙上,它的空间真的是非常有限的。
张秀芳(扬州剪纸国家级传承人):自始至终,我觉得有些东西不能变。剪纸就是剪纸,刻纸就是刻纸。
王京:这几年我们邀请了张慕莉等大师到博物馆从事传承的工作,她们带的第一批徒弟已经满师了,现在正走上精品创作之路。现在已经开始招收第二批徒弟了。我们要求必须是本科学历,有绘画基础。
徐军洪(江苏好东方集团董事长):刺绣这一块留下的是20多个人。我们这个模式基本上是采取高收入+股份制的形式留人。
他山之石
青春版《牡丹亭》经验可借鉴
祁淑慧(市文广新局艺术处处长):我们戏曲生存的生态环境堪忧,戏曲创作剧目投入方面的经费拮据,演出场所缺乏,戏曲人才青黄不接。
孟瑶:昆曲运用了一些现代的营销手段。比如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打造,就充分利用了名人效应大制作,然后在清华、北大、南大等高校巡演,再配合媒体轰炸式的宣传,多媒体的介入,不但把青春版《牡丹亭》打响了,还让昆曲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强势的态势,回到公众视线。这样一种创制名牌的方式其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金川(个园管理处主任):我们在东关街的馥园打造了一台集扬州各种地方文艺于一体的演出,叫千秋粉黛,赢得了市场。7月1号我们刚刚签了一个华东线旅游团,把早场都做了。我们的演艺并不是没有生命力,问题是如何与市场和旅游结合起来。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