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一根长1.5米,粗80毫米的竹棍,在乡下最大的用处可能就是做个吹火筒,可在音乐达人李德木手里,它硬是被精雕细琢成了一只大D调长笛。日前,在澧县澧阳镇洗墨池路,记者见识到这支独特的加长版的竹笛。
通过李德木的嘴,婉转悠扬的笛声便从这根大竹棍里发出来,让人啧啧称奇。在李德木的身边,藏族女子哈英梅一袭素净的服装,品着香茗,微笑着望着李德木。而两人的结缘,也正是因为音乐。
李德木是澧县官垸人,山东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毕业,毕业后在山东艺术学院任教。在那里,他认识了留校任教的青海藏族姑娘哈英梅。对音乐的热爱,两人很快便走到一起。婚后,夫妻二人双双从学校辞职,回到青海创办了一家幼儿园。 2007年,为了照顾李德木年迈的父母,夫妻俩回到老家官垸,再次创办幼儿园。眼看一双儿女都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今年1月,夫妻俩盘掉了幼儿园,在孩子上学的实验小学对面,新开了一家世界进口食品店。李德木则在几个音乐培训学校教学,于是他们新的生活又开始了。
为什么想自己做乐器?跟笛子打了将近20年交道的李德木说,主要是市场上的乐器太贵,动不动就七八百,上千元,还不容易买到好的。即使买到好的,也只用个三五年就淘汰了。有的人刚入门,觉得贵了不想买,但又想学,怎么办呢?2012年夏天,他了解很多初学者都有这方面的苦恼,继而回想起大学时老师教的笛子构造知识,他找来书本,决定对照书本上的尺寸自己动手做。
做笛子首先是要选好材质,一般都是以竹子为主。但李德木的家是在湖区,没有竹子,咋办呢?他便就地取材,找来PPR水管、不锈钢管,先尝试着做,没想到,这种材质的笛子音准,音色都还不错。笛子做好后,他送给远在江苏的朋友,没想到对方特别喜欢,这让李德木兴奋得一发不可收拾。
做了笛子,他又尝试着做箫、埙等乐器,因为比例搭配得当,孔的大小合适,每次他做的乐器都很受朋友喜欢。到后来,他还自己制作葫芦丝,葫芦就到乐器店买,簧片不容易买到,他就用废弃的铜片自己锤打,成本不过10多元钱,而做出来的葫芦丝品质相比市场上200元左右的差不了多少。
2013年春节,他到澧澹乡下走亲戚,发现亲戚家屋后有一大片竹园,而竹园里的紫竹、桂竹正是做笛子的上好材料,惊叹之余,他便向亲戚讨要了几根。回到家里,经过火烤、水煮、风干等程序后,他开始试做竹笛。
一支好笛子从选材到制作技巧方面都十分讲究。“最好选用老竹子,砍下按尺寸裁好后,还要放置一年以上让竹子干燥,再用火炉把笛身烤直,然后钻孔、打磨。”李德木介绍制作过程。
到了钻孔、打磨阶段,做笛子就比较容易了,有时一根竹笛只需花一两个小时便做成了。但要想做出一支满意的笛子,则需要三五年。那个加长版的竹笛,2年前,他就做好了,但笛子的外观看起来还比较粗糙,后来一帮朋友们发挥各自的特长,不断打磨:有的朋友擅长雕刻,便在笛子上刻上字;有的会画画,又在笛声上画个图案,再经过喷漆、涂色等程序,现在,他的笛子与正规乐器店出售的上千元的笛子相差无几。
到目前为止,李德木的巧手已制成300多支音调、音色各异的长笛,还制作了近百只箫、埙、葫芦丝,因为自制乐器,他还结交到一大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前不久,他的启蒙老师找到他,要求订做一支不锈钢笛子,这几天晚上,他一直都在忙活着。
“其实做乐器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兴趣,当看到一根废弃的水管变成了笛子,发出婉转悦耳的声音,寄给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得到大家的认可,我的心里真的比吃了蜜糖还甜。”李德木说。
他的创作也得到了妻子哈英梅的大力支持。每次作品一出来,学声乐的哈英梅便会精准地判断音质、音准,并提出建议,李德木也很虚心,通过一些细小的调整,乐器质量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8月20日,夫妻俩带着一双儿女到彭山庄园进行演出。一家四口演出的歌伴舞《遇上你是我的缘》惊呆了现场观众。哈英梅用藏汉两种语言,美声、民族两种唱法演唱,李德木用自己制作的笛子伴奏,两个孩子穿着藏族服装,欢快地跳起藏族舞。温馨的场面,感染了不少观众。而这个节目,从舞蹈编排,到服装挑选,全都是夫妻俩合力完成。
眼下,夫妻俩正在筹划再办一所国学幼儿园,准备发挥各自的特长,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们对中华民族传统器乐、传统文化的热爱。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