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业界新闻

在创新中传承喜剧

来源: 2015-09-02 12:00

神州乐器网讯  “只有传承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传承重要但创新更重要、用创新反哺传承……”这样的话听多了以后,很多人就误以为“传承”和“创新”是非此即彼的对立面。

刚刚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赢得票房满堂红的《陈少云·魏海敏“对角”》以鲜活的例子给出了答案:传承就是创新。当晚三出:《坐楼杀惜》、《对刀步战》、《二堂舍子》无一不是传统折子,主演陈少云老师、魏海敏老师、奚中路老师都是得自前辈真传、当下京剧舞台上响当当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演出,又有哪一出是和前辈老师一模一样呢?为了将这几出现在并不常演的作品重现舞台,魏海敏多次往返海峡两岸与陈少云排练、对戏,奚中路老师的《对刀步战》学成数十年第一次得以将其完整搬上舞台,可以说这些经典重现的过程,就是凝结着艺术家们点滴心血的创新过程。它和历史建筑的“修旧如旧”同理,在不同的时代由不同的角儿来演绎传统经典作品,其过程就是一个标准的创新过程,而要成功,其创新的难度往往还高于一般的全新作品。

这也是表演艺术传承的本质特点所决定。无论历史建筑这样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戏曲表演艺术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值得保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沉淀和凝结了大量珍贵的人性印记和历史记忆,从而成为需要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那么,于戏曲表演艺术而言,保存和传递这种记印和记忆的核心载体就是演员。所谓“戏以人传”、“活态传承”就是这个意思,也是戏曲表演艺术的难点和看点。可以说,没有角儿,就没有戏,也就没有传承。而角儿怎样养成?显然不是照搬和模仿前辈一招一式就可以成就的,不仅需要天赋,还必须要能将剧种艺术的精华与自身条件充分结合、融会贯通,并经过舞台实践、千锤百炼。所以,角儿成就的过程就是一个艺术探险和不断攀登的过程,每个角儿的艺术成长之路就是一条创新之路。

经典必然现代,这是传统经典作品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所谓经典,无论中外,就是对不同世代的人们都能带来触动或产生共鸣,不然何谓经典?就这个层面来说,经典不等于古代,经典作品必带有现代性。

回到当晚的三折戏:

《坐楼杀惜》。一开始,“此三郎非彼三郎”,既为阎惜娇的“绝情”设了铺垫也表明了两人情感的疏离。而一纸遗落的书信却又将两人的关系陡然拉近并且戏剧性倒转:阎惜娇看到希望而宋江面临绝望。一个痴情、一个求生,俱甚强烈,恰似两人毫无妥协可能之执念相向而行于独木桥中,进退两难。阎惜娇求书、求嫁、求指印直到耍赖不肯归还书信以求永绝宋江潜在的影响,一求再求、步步紧逼。宋江一退再退再三退,直到退无可退、奋而反击。阎惜娇求得指印仍不肯归还书信,是因其本能地无法相信拿到休书就能彻底安心;对宋江而言,谁敢保证阎惜娇归还书信就能保命?一出惨剧竟找不到任何可以避免的可能。

《对刀步战》。明明身处危局、大厦将倾,孤军坚守的周遇吉却依然沉住气,和对方大将斗智斗勇,斗枪、对刀、步战,丝毫不见慌乱和悲凉。在奚中路老师的演绎下,手擒李洪基已非本剧重心,但听那最后几句:“头层藤牌手,二层火炮手,三层弩弓手,第四层长枪手,第五层攒箭手,必须人人奋勇,个个当先,国家兴亡,在此一阵成功,奏凯论功升赏。众将官!”不疾不徐,从容不迫,这是何等的大将气概!令观者闻之无不动容。

《二堂舍子》。开场就面临两个儿子必舍其一的两难场面。表面上的反复“审子”其背后是绝望下期冀的希望,在不能改变结局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所念成了唯一出路。然夫妻二人各自意念确定却又不便直接明说,都寄希望于对方退让,这又构成了剧中人的二重两难,这种局面下的突围和冲突成了打动观者的重要看点。

这三出传统经典,自有其唱、念、做、打的传承价值所在,但就其内容而言,呈献给观者的都是在结局早已设定且无法改变的绝境下,人们的抉择与应对。看似故事,却远非故事。世事沧桑,故事可以不断更新,但人性的困境从未改变。一代代的人们都被命运裹挟,而对抗之心也从未改变。这便是经典作品存在的永恒价值,中外皆然。这既是传统经典戏剧的现代性所在,也是现当代戏剧创作的重心。无论是阎惜娇、宋江还是哈姆雷特,他们都在各自的命运里执着前行,并将继续前行。

当传统越来越无法跟上轰隆隆前行的时代列车时,才发现,回归,才是出路。这里有道德价值观的回归,有发展初心的回归……而对于传统戏曲而言,则有对表演艺术特点的回归、艺术本体认知的回归、艺术传承理念的回归、演出市场需求的尊重……

就这次由魏海敏古典剧场策划、制作,上海京剧院合作演出的《陈少云·魏海敏“对角”》而言,“角”是核心,“对儿戏”是特色,两者结合,正是对戏曲表演特点的一个回归;演出剧目取舍的精到,体现了对艺术本体的回归;一次次的对戏、排练,不因为是名角而有丝毫的放松,不因为是经典而简单拷贝前辈,正是对戏曲传承正确理念的回归;演出前安排多达四次讲座,且精心选择场所,观众面覆盖戏迷观众、戏剧观众、高校学生和普通市民,进行艺术推广和作品导赏,不仅尊重观众也尊重自己的作品,更尊重了当代演出市场的需要。

传统经典的演出不少,但类似《对角》这样的做法并不多见。这是回归,也是出发的第一步。当下,大量西方经典作品可以穿越文化差异、跨过时空差距进入我们当代人的生活,而我们自己的经典作品却咫尺天涯。跨出这一步,是大势所趋,也是传统戏曲发展的必然。

也正因为是第一步,就现场呈现而言,本次演出并不能说达到完美,也并非每一个演出细节都达到了与“经典”相匹配的高度。比如,《坐楼杀惜》因道具的问题,让演员和观众出戏进而影响了整体效果;《二堂舍子》的屏风竟然留有明显的近代痕迹。

但这第一步至少告诉了我们: “传承”与“创新”不可分割、“经典”与“现代”没有距离。期待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更多的“体制内”戏曲院团一起踏出这正确的第一步。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