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西方的吉他乐器,以其丰富的产品类型、多样的音乐风格、便捷的表演形式,成为各类音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也是世界各国音乐人士普遍推崇的“伴手”乐器。在10月结束的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多数吉他展台都堪称“最聚人气的现场舞台”,展台前的现场演示和展馆外的舞台演出都成为各类吉他产品的竞技场。随着“MADE IN CHINA”对世界市场影响力的不断加大,中国的吉他制造产业在收获了短期的扩张效应后,也开始经历行业发展的低迷与不适应,特别是国外吉他制造企业对中国市场关注度的持续增加,使国产吉他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变得更加岌岌可危。亦如中国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中国吉他产业也需要不断提升行业持续发展能力,转向以增加产品附加值为主的创新经营,为产业升级而奋斗!
更新发展观念 实现产业升级
国家统计局10月13日公布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比二季度回升8.5点。专家指出,企业景气指数继续回升显示经济向好趋势未变,经济复苏速度会加快。但是经济回升过程中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中小型企业尚未走出经营困难,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三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回升至120.1,比二季度提高9.9点,比一季度提高19点。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现实经济增长的影响,以目前的经济恢复增长情况看,基本还处于可控范围,但其对中国业已展开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所产生的干扰却难于预知。一方面,经济危机给常规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损害,另一方面,为应对危机而实施的特殊政策措施、世界经济衰退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势必在更长时期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中国产生不利影响。相比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利益的影响,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危害可能更大,也更久。
中国吉他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比较长,生产模式和销售渠道相对比较成熟,企业数量也更多。特别是上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吉他制造业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吉他制造业在东南沿海地区蓬勃发展,并形成以广东为中心的吉他产业集群。这些企业有自主品牌,但更多是OEM生产,产品以外销为主。由于当时国外吉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有限,这些产自广东的吉他也成为当时国内市场的俏销产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乐器工场地位的日益突显,以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企业为主体的合资、独资吉他企业开始成为中国吉他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后起之秀的突出特点是设备先进、自主研发,更加注重吉他产品的技术创新与品牌文化。借助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这些“外来户”实现了在中国的再造辉煌。如近年实现高速发展的山东鄌郚乐器产业基地,其中绝大多数企业均以各类吉他、贝司、音箱和相关配件为主营业务,形成新的吉他产业集群。
与其他乐器制造业类似,伴随吉他产业规模的急剧膨胀,缺乏技术创新与品牌缺失、过分依赖出口市场等问题,开始影响到吉他制造行业的健康发展。而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危机使欧美市场的市场需求迅速减低,潜伏矛盾与现实问题一并向中国吉他业发起了猛攻。“更新发展观念、实现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吉他业走出困境的不二出路。
保持价格优势 扩大内需市场
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向,专家普遍认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都有回升,总体趋向向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增长为负20.9%,中国面临的依旧是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的局面。欧美等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转好迹象,但总的来看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不可能很快恢复,出现大进大出的状况。”现实情况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点还要放在扩内需,而不是寄予世界经济的快速复苏之上。这对大多由外贸加工起家的中国吉他企业而言,不啻“重起炉灶另开张”,虽然已有的生产能力、技术实力、硬件设备等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的持续与稳定,但从产品90%以上的出口贸易转向触及全产业链的国内贸易,市场投入成本将大大增加,主要产品类型也会有所区别,从生产到销售,企业都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验。
既有传统、还很现代,是古典、又流行,堪称“跨界先锋”的吉他产品是乐器界当仁不让的活力代表,吉他制造也顺理成章应是乐器行业最繁忙的生产线。虽然吉他源于西方,但近十几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吉他生产与出口国。然而,在今年已召开的各大乐器展览会上,吉他展演舞台的喧闹与展商洽谈区的空寂,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许展览会就是一个展示企业形象,而非商务洽谈的场所,但相较之前国外客户云集的场面,难免有企业经营者会感慨,“今年的‘洋代理’的确是少多了。”国内代理商钟情“舶来品”,中国吉他企业看重“洋代理”,这其中不乏“利益”因素,但不可否认多少也与“品质”相关。
中国吉他价格有优势,这是众多周知的,所以很多吉他企业就认为,中国吉他要好销就必须是低价格的。其实,这样一个想法对于做企业没有错,价格对于消费者选购商品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然而时代在进步,我们的吉他既然产量能够成倍增长,产值也能翻番,为什么价格就难以提升的,不是我们的设备不先进、不是我们的管理有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把吉他当作自己的产品,更多的还是扮演了一个加工者的角色。所以,除了价格因素以外,我们的企业对包括品牌、质量、功能、时尚元素等等在内的产品本身,还是想得不够多。在今年的上海乐器展览会上,一些国内品牌吉他企业,带来了他们自主研发的吉他产品,更引人注目的是企业开始细分市场,针对特定人群开展个性订制服务。采访中,这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吉他产品的市场需求很大,产能过剩只是针对某种产品类型或市场需求调整过程中的暂时现象。生产企业不能因此就放弃已经占有的市场份额,反而是要及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积极拓展市场和丰富产品类型。但是我们也不否认,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外贸加工的订单生产对企业是省时、省心又省力,但现在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形势,我们不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既是将来国外市场有所好转,代理商也会选择这些经营业绩一直良好的企业。毕竟危机过后,大家都更加谨慎,都要把自家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所以就价格而言,中国吉他还是有优势的,而就品质而言,我们的产品也有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实力,关键就是我们要丰富产品线,能够为不同的市场需求提供多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单一的价格决定一切。”
开发个性产品 推行文化营销
近年来,我们惊喜的看到,过去多在小众流行的吉他沙龙、乐队文化,经由吉他企业的加入与引领,不仅已走向大众,而且影响愈大,形成一股覆盖广泛年龄阶层的娱乐风潮。在势力渐强的吉他演艺和竞赛活动的影响下,普通大众越来越多的接触吉他音乐,了解吉他文化,也认识了更多的吉他品牌,特别是为中国吉他在大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赢得了市场的关注与青睐。
中国人认识吉他多是从西方的流行音乐开始,不管是摇滚、乡村、布鲁斯,都多少有快餐文化的影子。特别是受中国特有社会文化的影响,吉他从进入中国开始,就带有一种“亦正亦邪”的味道,普通大众虽然认识吉他,但认识的角度与好恶却是千差万别的。曾几何时,吉他在影视剧中成了“街边混混”的标志装配,这样一种模糊的文化表征无疑对吉他文化在中国大众文化的形成中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新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过去曾被边缘化的艺术开始为大众所关注,而作为西方音乐重要组成的吉他艺术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这其中需要国家和文化部门的关注与扶持发展,而作为产品生产企业也要承担起推广吉他文化、发展吉他艺术事业的责任,以发展文化事业的长远眼光带动吉他制造产业的进步与提升,用产业进步带动行业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吉他进入中国市场,并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推崇。这其中有产品品质的原因,但更大的影响来自于生产企业本身的品牌文化。欧美国家的吉他生产,基本延续了他们一贯的手工艺生产观念,将乐器生产视作工艺制作,讲求的就是“考究”。而近年市场冲击力很强的韩日产品,也是依然强调了他们的标准与精细化生产。可以说,产品要让市场认可,首先要有一个鲜明的定位,也就是企业的定位与品牌文化。通过目前一些吉他企业连续举办的各类活动,我们看出,多数吉他企业将市场定位于青年人,充分展现出吉他乐器的活力与现代风格。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企业依照吉他生产的成本构成,开发出适合青少年和儿童的吉他乐器,在演奏功能之外,增加了娱乐效果。从市场反映看,这些都是不错的尝试。其实,吉他产品本就是个性十足的乐器,可以针对不同的年龄层进行开发,甚至男女乐手、演出风格、舞台效果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发新品的参考条件,所以说,有了最基础的企业定位,在这个风格之上丰富我们的个性化产品,用吉他文化营销吉他艺术,个性鲜明的品牌文化会是未来市场在除价格之外,更易引起关注的重要因素。
抓住发展机遇 奋斗实现跨越
2009年,国际著名吉他企业吉普森中国区总裁Mark Klingspon上任伊始,即公开发表宣言,表示,“吉普森将致力于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为中国消费者提供Gibson、Epiphone、Kramer、Baldwin等大品牌的产品,并成为吉他市场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品牌。”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的觊觎,引起国际吉他产品的迅速涌入。这些企业不仅努力在中国开展代理等营销合作,有的还在寻求建立生产线的全面合作或从产品到营销的全线独立运营。中国吉他的产品优势尚未稳固,价格优势也将减弱,其生存状况难免令人忧虑。
随着乐器产业的大踏步前进,乐器行业中也开始呈现集团化发展的新格局,资源整合、多管齐下成为一部分实力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成功经验。不仅是一些原本的吉他企业开始寻求产业链的延伸与丰富,一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从业经验的其他乐器生产商也开始或增加了吉他产品的制造项目或数量。可以说,这部分企业借助其在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于吉他生产,在品牌认知、产品品质方面都更容易打开市场局面,特别是金融危机使产业格局发展变化,给了这些实力企业更多的发展机遇,这对于乐器产业资源的合理调配、吉他产业的升级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年,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之后,国家又相继推出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经济刺激计划好戏连台,后劲充足。专家指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四个方面的重大影响: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二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三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四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说,此番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力度空前,实施到位的话,将促使文化产业成为引领经济的一个新火车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也将从一个文化大国变成文化强国。这一重大举措也必将对包括吉他制造业在内的中国乐器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文化联姻、与艺术结缘,吉他产业需要为产业升级而奋斗,在产业提升中创造中国吉他的华丽变身!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