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业界新闻

盘点学琴要陪练的原因

来源: 2015-11-03 12:00

神州乐器网讯  周末陪家人逛街,看见被塞到手里的琴行培训广告上,“陪练”成为其宣传卖点,意义、作用、好处、重要性等字体连篇累牍,赫然在目。第一印象是:不就是个陪练,有这么夸张吗?随即想起《音乐周报》7月8日曾刊有孟绮撰文的《你学琴有陪练吗?》一文,回家即认真读之,且引发如下思考。

对一般学琴的家庭和孩子而言,想找一名陪练,其根本原因在于钢琴小提琴这类洋玩意,属于高雅艺术,家长对此等高雅艺术的领略和掌握是很浅的,为了弥补,找人代办,是可行的。但一般的家庭、一般的孩子,从事一般性的艺术学习基本上就要遵循一般性的规律。从一般性的学校文化课的学习来看,需要专门找人陪读吗?相信大家都会说不需要,一来家长还能对孩子的学习指点一二,二来如果找人陪读,也会把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给摧残掉。自主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是整个学习活动的动力性、根本性因素,不可忽视。

用一般性学习的规律来看待洋乐器的学习,就遭遇了家长不懂洋乐器“高雅”的特殊情况。这里的“高雅”打引号,意指其高雅在很大意义上并非真的高雅,家长遇到的并非逾越不了的高山。其一,这种艺术的高雅,在何种层面上让一般人难以企及,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通俗易解性、日常生活性,与其内涵深刻性、体系丰富性等,共同构成了这门艺术的方方面面,然而我们平时被灌输和暗示的,后者居多,前者很少。就一般性质的器乐学习而言,我们当然不否认要去追求那些深刻丰富的东西,并以达到为能事,且作为成功的衡量标准。但限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绝大部分的学习者能在其通俗与日常的层面上做到良好的理解与把握,就是正确的和应该大力倡导的学习了。就像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最终通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考上了北大或清华,这当然是学习成功的标志,但能考上这些高校的学生又有几人?能把十二年里的学习内容有一个良好的掌握,就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其二,当我们限定了学习范围,也就是不以掌握这种艺术的深刻、准确、全面为标准和追求的时候,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又在何处?就像反正考不上北大清华,就不要参加高考了?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的学习,钢琴上的智力因素,即指艺术在高雅上那些深刻、准确和全面的东西。非智力因素呢?依笔者的判断,这个内容广阔、内涵丰富的领域,却没有得到更多人的思考和重视,而恰恰在这个领域,却是家长容易参与且大有可为之处,也是陪练操作不了和根本无法代替的。

思考至此,正好遇到和两位家长沟通此事的机会,几个条件一摆,出现了一个好玩的结果:

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耐心也有方法,孩子机灵、学得快和学得好,但并不想走专业道路,那就不用找陪练,否则就是多一笔花销;如果家长和孩子条件都好,但想让孩子更专业,那就要找陪练,否则孩子“上不去”;如果家长没时间、耐心和方法,孩子也不够灵光,想学好就要找陪练,否则学不好;如果家长和孩子都一般,但老师引导得法,就无所谓陪练;如果家长不懂,还没时间,更没耐心和方法,同时还搞不清孩子的情况,正想找人替代一下,琴行培训中心适时推出了陪练的组合套餐,“送咱这里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这就是花钱买心安——不是安定,是自我安慰——反正我把钱花了。

几个“如果”绕口令一样抛出来之后,两位家长慢慢明白怎么回事儿了,学琴为什么需要陪练呢?原来家长有推脱教育责任的念头,琴行老板也抓住了顾客的心理,一个要打,一个想挨。

结果呢?先不说琴行老板如何滑头,在学琴需要陪练的问题上,是人家制造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你是“被需要”了,关键是家长被蒙蔽了,推脱了美好的教育时光里那些本该承担的责任和必须要尽的义务,最终很可能是钱也花了,琴也没学好。这一点不知你信不信,我们在一起沟通此事的两位家长,是真相信了。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