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明”排练现场,作曲家唐建平(右)与演员打磨音乐处理。凌风摄
神州乐器网讯 明天,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将迎来首演。
除了这部歌剧,大剧院还有三部原创歌剧《方志敏》《长征》《兰花花》,也都在创作过程中。如果再加上今夏首演的《日出》,大剧院一口气“吐”出五部原创歌剧,堪称“海量”。
纵观这五部新剧,对历史事件的追溯、对时代光阴的回望、对当代社会的关照,成为其共有的命题。而在井喷式的艺术生产背后,是策划、主创团队“悄然”付出的丝丝心血。
选材凸显中国范儿
一本革命家书说服邹静之
在这五部原创歌剧中,除《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外,其他四部都以中国本土故事为蓝本创作:《日出》向文学经典致敬,展现人性的尊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站在历史的宏观视角反思战争;《方志敏》用歌剧艺术塑造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长征》时长三个半小时,再现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里程碑和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兰花花》则书写了中国农民在历史画卷中可歌可泣的动人一笔。
鲜为人知的是,在选题策划之初,受邀的剧作家们并非都愿意“接招儿”,为此大剧院着实花了一番心思来说服他们。将于2016年上演的歌剧《长征》,是大剧院院长陈平提议排演的剧目,由邹静之担任编剧。邹静之坦言,最初接到邀请时是有所迟疑的,“了解我的人都感到奇怪,你怎么写《长征》去了?你是一个不怎么参与主旋律创作的作者啊!就在我徘徊犹豫时,国家大剧院给我看了一本革命烈士家书,正是这本家书坚定了我的创作决心。”从长征战士们的家书中,他强烈感受到了革命理想所产生的力量,感动之余也确立了写作主题。
与邹静之不同,编剧赵大鸣一心想着有朝一日能排演歌剧《兰花花》。不过许多歌剧策划人并不看好这一想法,因为《兰花花》只是一首陕北民歌,制作成歌剧意味着要重新编写故事,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最终大剧院还是决定做这部剧。“说实话我没有想到大剧院能那么快就表示愿意做,我想是因为‘兰花花’极具中国本土特色,围绕它生发的故事,一定能够体现中国精神。”赵大鸣说。
组团队精挑细选
“四顾茅庐” 印青改档期
剧目经过论证、立项之后,便进入创作期,而这往往也是最“熬人”的。
将于2016年9月30日首演的歌剧《兰花花》,创作周期长达4年——2011年启动,七度修改剧本,大规模故事结构变动超过三次。据大剧院剧目制作部创作中心科组长陈文杰介绍,4年来,《兰花花》召开剧本创作会约20余次、音乐试听会近10余次,是大剧院创作组织工作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部。为了组建一支最适合这个题材的主创团队,经过了多次调整,最终确定了以作曲张千一、编剧赵大鸣、导演陈薪伊为核心的创作班底。
歌剧《长征》同样“难产”。先说作曲,由于该剧规模宏大、难度显见,大剧院最初划定了一个庞大的“备选库”,经过各方面衡量,最终锁定作曲家印青,无奈印青的创作档期不允许。后来历经“四顾茅庐”的诚挚邀请,“大忙人”印青才同意担纲重任,并调整了自己未来两年的档期,全身心投入到这部歌剧的创作中。剧本方面,为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在创作之初大剧院特别邀请了金一南等专家,对该剧的出发点进行研讨,最终选择了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再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
一次次论证,一次次调整;一次次推倒,一次次重建……艺术生产就是如此“折磨”人。大剧院开业以来制作的16部原创舞台艺术作品,都是如此。在赵大鸣看来,过去很多歌剧创作出来首演后,就被束之高阁。而大剧院的做法注重长远效益,“每部剧都规划好了,从选材到音乐,再到剧本的每一步,都是走在打造经典的路上。”
创排杜绝快餐剧
主创磨合 “较劲”擦火花
对一部歌剧而言,建立在各“工种”配合基础上的二度创作也很关键,但也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主创的创作思路不一致,怎么办?
比如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很多人不知道,作曲家唐建平和编剧万方之间曾“较劲”来着。一开始,唐建平对万方写的一些唱词不太理解,“我发现万方为了塑造人物性格,用了很多诸如‘奶白色’这种看起来有些土气的词,而且我觉得这个词可能会产生一些歧义。”他说,“但后来一想,丽莎是个朴实的农村姑娘,她能用的形容词就是那么多,如果换成特别美丽的词,人物性格就受影响了。”在和万方交流后,他对这部剧中每个人物角色有了更多的理解,就不再要求修改歌词了,并尽可能想办法通过音乐手段来化解遇到的问题。
同样,在歌剧《方志敏》的创作过程中,主创也对创作方向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原剧本里,编剧冯柏铭、冯必烈要把《可爱的中国》中一段著名的诗词唱出来,成为方志敏的一大段咏叹调。而作曲孟卫东却觉得方志敏独唱不妥,一方面考虑唱段太长,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方志敏唱段较多,为了给这个角色减压,就把这段写成了合唱。不过,近期经过试听会、论证会,专家、导演一致觉得,这段还是应该由方志敏独唱,以充分表达他的爱国情怀,孟卫东还要就这个唱段的表现形式再做新的调整。
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导演王晓鹰看来,现如今缺的不是快餐剧,而是能够流传下去的经典歌剧,“只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才能诞生好剧。”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