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照。
神州乐器网讯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伴着俄罗斯民歌的优美旋律和静静的白桦林,11月5日晚,国家大剧院[微博]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首演。全剧在美丽青春与残酷战争的强烈对比下,在美妙动人的音乐以及诗意的舞台呈现中,为观众铺陈出一幅油画般的音乐史诗画卷。
诗意舞台反衬战争残酷
大幕升起,仿若俄罗斯油画的舞台展现在观众面前。空灵寂静的白桦林里,弹奏着巴扬手风琴的小姑娘,奏响了富有俄罗斯气息的旋律。“嘉丽娅、索妮娅、冉卡、丽达、丽莎……”暮年的准尉瓦斯科夫带着二战中对美丽生命消逝的残酷记忆登场,呼唤着那些被战火硝烟吞没的青春。接着,乐队奏响的急促音型,如同拉响战斗警报,将观众带回到硝烟弥漫的年代。丽达、冉卡、丽莎、索妮娅、嘉丽娅,五位女战士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对于亲情、爱情的眷恋与向往,以及她们在战火中为了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深刻揭示出战争对美的摧毁。
当丽达与她的奥夏宁、冉卡与她的上校、索妮娅与她的连斯基、丽莎与她的准尉、嘉丽娅与幻想中的她自己共同唱起华丽的九重唱时,观众被身处战争中的女人对爱情、对幸福、对和平生活的憧憬之情怦然打动。当女兵洗澡时的美丽身躯与芭蕾舞演员的曼妙舞姿交相辉映,当战士、村民与身着民族服装的舞者和几位幻想中的人物同在一片白桦林中跳起华尔兹时,观众几乎忘记了严酷的战争,甚至忘记了生活现实……
在舞台呈现上,该剧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和浪漫的氛围。高大的白桦林、广袤的土地与俄罗斯教堂、女兵的宿舍等场景,让剧中人在如同油画的舞台上,表达着对美好生活、对和平的渴望。舞台两侧的有机玻璃则营造出了梦幻般的感觉,镜门的开合更是呈现出了女兵对幸福的追求,进一步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歌剧唱段凸显民族风格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自前苏联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由唐建平[微博]作曲,万方编剧,张国勇执棒,王晓鹰[微博]执导。
在当晚的首演中,作曲家唐建平为这部歌剧谱写的音乐既富于力量又充满情感。当准尉在暮年回到五位女兵牺牲的白桦林时,唱起的“你们可听到我的呼唤”与年轻时在灶前烧水时谐谑曲般的“士兵本应是男人”等咏叹调,既刻画出准尉厚重粗犷、大智大勇的性格,也将他对五位女兵牺牲的愧疚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黎明就要来了”“我们必须分离”“我知道爱情是什么”“我要对你说我爱你”等咏叹调,或温暖动人,或活泼灵动,将女兵们的不同性格及对生活和爱情的渴望,描摹得十分出色。“在黎明之前”“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等重唱也通过富有前苏联时代的曲风,描写着战士们在黎明战斗前的不同心态。刘嵩虎、徐晓英、王宏尧、张心、张卓、刘恋等歌唱家以精彩的演唱、投入的表演,将剧中人物的美与战争来临时的大义凛然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咏叹调与重唱之外,作曲家为全剧谱写的十七首合唱十分精彩。其中,合唱“俄罗斯,我的故乡”以宽广的旋律线条,表达着俄罗斯人民不惧邪恶战争,深切热爱故乡、生活、和平的情感。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在剧中化身为白桦林、沼泽、黑夜,以或雄浑或静谧的声音营造出一幅优美的音乐画卷。
主创说
作曲唐建平
《伏尔加船夫曲》是核心音乐元素
这部歌剧的音乐别无选择地将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作为最核心的音乐元素。除此之外,作为中国作曲家写作这部歌剧,我亦希望中国文化精神,或者说中国人的歌剧审美追求在音乐中产生积极的作用。我希望这部歌剧的音乐,歌剧的“歌”在有效表达戏剧内容的同时更为动听,歌剧的“剧”能够通过丰富的音乐手段塑造出更为鲜活的艺术形象。
编剧万方
希望作品传递出憎恶战争的力量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歌颂五个女战士的英勇牺牲吗?是,但又不全是。我希望我能传达出这部作品曾经给予我的另一种力量:憎恶战争。
在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在一处密林里,发生了一场极小规模的毫无记载的战斗,五个女兵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美丽、青春和生命。她们是英雄吗?当然是,但又不仅仅是英雄。她们更是女儿,是母亲,是情人,是失去亲爱丈夫的妻子,是满脑子幻想的女孩儿,是憧憬爱情的淳朴姑娘。她们那么年轻,年轻得令人心痛,一个个那样不同,但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战士。她们为了自己热爱的亲人和祖国而死,为了正义而死,她们的牺牲是荣耀的。但我相信荣耀并不能代替生命被毁灭的悲哀。
导演王晓鹰
借俄罗斯故事纪念抗战胜利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中国人十分熟悉的故事,歌剧却有不同的讲法。这是一出听不到枪声甚至看不到敌人的战争戏剧,没有正面表现与德军的战斗与厮杀。有的只是充满诗意想象的情景和坚持经典品位的音乐,着力表现的是这些女兵对幸福、对爱情、对心中的美好、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因此,歌剧对她们梦中的情人、逝去的丈夫、想念的母亲和孩子表现得更多。即使在她们牺牲前,也在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更突出战争与人性巨大的冲突。
我们的战争讲述中需要更多的心灵触碰和人性表达。这次,借助俄罗斯的深厚文化底蕴,来表达我们自己在纪念抗战胜利时应有的一份生命关照和人文情怀。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