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古琴艺术在湖北相对滞后,这与楚地作为古琴艺术的发端地以及古琴在音乐史上的辉煌过去都不相称。”昨日,在武汉音乐学院任教的古琴大师丁承运,对我省古琴艺术现状一语譬之。记者深入采访也发现,相比汉绣等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传承更为艰难。
年过7旬的丁承运是中国古琴大师之一,10岁起便跟其二姐、古筝名家丁伯苓学古琴,治琴数十载。2003年,中国古琴成功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丁承运是主要的文献提供者之一。
丁承运57岁那年,从河南调至武汉音乐学院任教,2002年招收音乐学专业琴学方向研究生,目前已培养了10多位学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申报下,丁承运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但除了他之外,记者从省、市非遗文化保护部门多方了解到,目前我省尚无古琴艺术省级、市级传承人产生。仅有毕业于南昌理工学院艺术系的陈宜外,通过汉阳区申报成为梅庵派古琴艺术区级传承人。
这意味着,古琴艺术在我省仅有两位传承人。相比之下,仅武汉市江汉区成功申报的汉绣传承人就有11位,带徒培养至少2000人,活跃在湖北的汉绣市场上。
更让人深思的是,丁承运培养的10多位学生中,除一人在三峡大学开设“古琴音乐赏析”公共选修课外,其他都奔赴北京、福建、江西、河南、湖南等地,在大专院校教琴学理论课。
他们为什么没有留在湖北?原来,我省高校目前开设古琴课的,仅有武汉音乐学院、三峡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因没有专业师资,有两位古琴专业学生的专业主课还是在丁承运那儿上的。
同样是非遗项目,汉绣传承人不仅走进大学、高职高专,还走进了小学,在近10所学校长期开展汉绣传承、普及工作。我省有关非遗保护工作专家认为,培养一名古琴艺术传承人,不是短时间可以突击完成的,研习者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具备一定琴学理论知识和传统文化修养,至少要花费多年。汉绣在传承、普及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古琴艺术具有借鉴意义。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