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昨天,84岁的徐振高穿着一身中式对襟唐装出现在纪录片《中国乐器》首播典礼上。50多年里,徐振高制作的古筝伴随无数大师出现在镜头前,但他与乐器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为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共同推出大型纪录片《中国乐器》,昨天起至5日每天18时30分在艺术人文频道首播。
他参与制作的古琴成全国通用样式
“我一辈子都对这个行业有深厚的感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振高说。享有“古筝之父”美誉的他,在50多年制琴生涯里带出徒弟百余名。1958年,徐振高进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学习拉弦乐器制作,后师承原大同乐会乐器制作大师缪金林,学习制作古筝和古琴。1961年徐振高试制他的第一台16弦筝,但音色与音量都不如人意。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他,借来《琴的共振与发音原理》刻苦钻研,终于在上世纪60年代,与师傅缪金林等共同研制成功S型岳山21弦筝。如今,此种款式的古筝已成全国通用样式。
在1962年前,古筝鲜有装饰,通常是将琴体表面漆成黑色。为改变古筝形象,徐振高频繁到当时太仓路一带竹刻雕饰、木器行偷师。1963年,他创制“双鹤朝阳”等4种木刻图案筝。古筝琴弦一度用过蚕丝弦,后又出现钢丝琴弦,前者太柔,后者太刚。徐振高与上海音乐学院的魏宏宁等联手,试制成功音色刚柔并济的古筝钢丝尼龙缠弦。改良后的古筝琴弦在粗细、张力上有所差异,对演奏手感及音质产生影响。徐振高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技术部门共同开发改良型古筝琴码,把全部琴码分为若干组。
用生命高奏一曲民乐万里长城
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如徐振高这般深藏不露的制作大师还有许多。“我17岁开始做学徒,到现在没有离开过民族乐器。”二胡制作高级技师、上海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根兴对二胡的感情溢于言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长王国振介绍,2011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所传承的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古筝、二胡、琵琶)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创办的敦煌艺术学校、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还在奥运会、世博会、亚信峰会等国际舞台一展中国乐器风采。
5集《中国乐器》分别讲述古琴、古筝、琵琶、二胡和笛子。5个摄制组分赴香港、北京、成都、兰考、杭州、余杭、泰州、无锡、江阴等地,采访数十位演奏家、作曲家、音乐学家、指挥家和制作家。“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用血肉筑起万里长城,我也要以我的生命高奏一曲民族音乐的万里长城……假如民族音乐在我这一代断了层,我们就是罪人、民族的罪人。”这是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先生在片中说的一段话。《中国乐器》制作历时两年多,片中出现的三位大师——闵惠芬、何宝泉、王根兴直到生命消逝仍心系民族乐器。制作团队表示:“我们坚信,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匠人精神将永存于世。”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