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明演奏二胡
神州乐器网讯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朵“奇葩”,它虽然只有一弓二弦的简单结构,但配以熟练的操作技巧,却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66岁的“乐师”张春明在二胡的陪同下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1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市中区城西街道公园街社区,听他讲述他和二胡的深厚情谊。
启蒙之后
再没离开二胡
上世纪60年代初,张春明就读于原内江一小,在他三年级的那个暑假,班主任吴远大特地喊了五个学生到他家,给每位学生发了一把二胡,张春明的二胡启蒙从此开始。
此后,吴老师便每天拿着粉笔,一笔一划地教他们“哆来咪发唆”,让他们了解二胡竖着的两根“do so”弦和“re so”弦。
那时候,二胡的弦大多是丝弦,而现在则是改良过的钢丝弦,乐器的质量同现在有着天壤之别。丝弦具有伸缩性大、寿命短、发音不够细腻清晰等特点,经不起折腾,所以没法调很高的音。“有次我稍不注意,调的音过高,结果二胡的丝弦‘嘭’地一声断了,闹了个大笑话。”张春明说道。
吴老师告诉张春明,拉二胡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坚持练习,持之以恒,爱它一生不容易,持恒方称二胡情。最后,这五个学生中,就张春明与二胡有缘,从此再也没离开过二胡。
张春明的中学班主任王老师是一位音乐老师,她耐心地教学生视唱练耳这些基本的音乐基础课程,张春明在她教育下,锻炼出了良好的乐感。
张春明还加入了学校的乐队,他说:“喜欢乐器的同学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吹口琴、吹笛子这些比较简单的乐器,拉二胡的人很少。有时候,整个演奏现场就我一个拉二胡的,看起来像个点缀似的。”张春明笑着说。
知青岁月
二胡水平大大提高
初中毕业后,张春明下乡当了知青,加入了公社宣传队。当时全国有八个“样板戏”,他所在的宣传队来到隆昌、资阳、资中、安岳、乐至等老内江的八个县进行宣传。
张春明说:“没有正规的舞台,每到一个地方,整个宣传队就摆开架势进行表演,我一般是为京剧伴奏。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拉呀拉的,于是就熟能生巧,二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张春明对1974年印象深刻。那年,高手云集的战旗歌舞团来到内江演出,其中有一位二胡大师技艺高超,每逢表演完毕,总是引得全场观众掌声雷动。“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张春明感叹道,“那位大师在二胡跳弓方面为我指点了不少,加之平时大家互相学习交流,我拉二胡的水平便在潜移默化中大大提高了。”
50年如一日
仍练基本功
几十年来,张春明辗转于多个剧团演出,逐渐地,电视开始兴盛起来,剧团也就解散了,他被安排到剧院所辖的塑料二厂工作,直至2009年发起成立了市中区友谊乐团。
张春明介绍说,很多他的二胡学员都是从几岁学起,初高中学习忙,就利用周末的时间来上二胡课,甚至进了大学也在继续学。“要把一首曲子拉得像样,必须全神贯注,一点都不能疏忽大意,一旦一个音走了,整首曲子的流畅程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拉二胡很锻炼人的专心程度”他笑着说,“楼上有个三岁多的小孩,喜欢二胡得不得了。在他一岁多的时候,每次爷爷奶奶抱着他经过我这里,他一听到二胡声,就拉住爷爷奶奶不走了。他本来到了成都上幼儿园,现在又专门从成都回来了,想要拜我为师。虽然他年纪还很小,但我看他有兴趣和音乐天赋,也就把他收下了。”
说完,张春明给记者即兴演奏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和《满江红》,悠扬的旋律荡漾在耳边,让人倍感心旷神怡。
张春明笑着说:“我拉二胡50多年,仍然坚持每天练习基本功,拉二胡就像练书法一样,基本功都是陪伴终生的。正所谓‘三天不拉手生’,好多人稍不注意没有坚持,手法就生疏了。”
“一弓抒五脏,二弦行七音”,二胡陪他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张春明不仅传授二胡技艺、弘扬民族精粹,更是用他对二胡最真挚朴实的热爱,感染着他人,将二胡的旋律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生命里。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