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古琴的历史要追溯到上古伏羲时期,如今一把七弦古琴的价格比钢琴还贵。因为一把古琴需要通过选胚、制胚、掏槽腹、做底板、镶岳山、披布、刮腻子、上面漆、上徽位、上雁足、拴弦等127个步骤,方能完工。每一把琴因使用木材的纹理不同,各具音色,或粗狂豪放或细腻淡雅。
肖茂国,因弹琴与古琴结缘,因自小有美术和木工功底又与制琴结缘。
他,既弹琴亦制琴。他所制的琴,既严格遵循古法手工制作,又创新加入了雕刻、漆画等新元素。
匠史
古琴缘 师生传
机缘巧合学习古琴斫制
在番禺区大石街礼村,有一位斫琴师肖茂国,他师承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徐永,以古法斫琴,并带徒授艺,成为广州地区较有活力的古琴斫制技艺传承力量之一。记者寻访而至,琴坊隐于村内,入门听流水潺潺,山石亭台,依照岭南园林而设。琴坊内古琴置于案头,墙上书画散发墨香。“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一幅出自陈永锵手笔的书法作品,为古色古香的琴坊更添韵味。
冲一泡普洱茶待客,肖茂国将自己与古琴的琴缘娓娓道来。“我出身在木匠家庭,从小就做爸爸的帮手。读书时学的是工艺美术,毕业后在佛山做陶艺和木工。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跟着陈永锵老师向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徐永学习古琴,算是入了门。”
原本是陈永锵教徐永作画,徐永教陈永锵弹古琴,肖茂国帮忙接待徐永。陪同了一年多时间,徐永突然问肖茂国,有没有兴趣学习古琴。“兴趣当然有,但是当时觉得古琴是遥不可及的。”肖茂国回忆说,徐永先教他弹了一首入门曲《仙翁操》,因为这段时间都听着这旋律,肖茂国用了2个小时就学会了,让徐永非常惊喜。“你记得到我就教给你。”徐永说。
后来,肖茂国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学习新曲上,直到徐永要回徐州了。“琴人的琴都是随身带着的。”徐永说,“等我回去让你的师兄寄张古琴给你。”他又转念一想,说:“干脆我教你做琴吧。”这一念之间,成就了一名斫琴师。
把小众的古琴变成艺术品
“古琴的历史要追溯到上古伏羲时期,当时是作为道器、法器,后来入了宫廷,成为士大夫把玩的乐器。原本古琴是五弦琴,后来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了一根弦,成了现在的七弦琴。”肖茂国告诉记者。
如今,古琴算是小众的乐器,做出来价值几何?“一把古琴的价格比一台钢琴还贵。因此,制作古琴不是一门好生意,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肖茂国说,这是目前古琴斫制面临的困境。
所幸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此,因为他的古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除了追求琴音,他还为古琴加上了漆艺,增加了附加值。
良琴待知音
匠事老木鱼胶鹿角霜 制千年古琴
在徐永教给肖茂国古琴斫制时,有个小插曲。“老师带着我去割木材,哪里有老房子拆下来,我们就找过去。但他的归期临近,做琴的木料还是没有找到。”肖茂国说,做琴的木料,北方有桐木可选用,南方则选杉木。“有一天,我们到了小洲村,从一大早找到下午2点多,找来找去找不到,就在路边歇着吃饭。有个朋友听说我来到小洲村,打电话过来说,他家刚好拆下了两块老门板!我们把吃的都打了包就找过去,这两块正是老师想找的木料。”
用着两块老门板,肖茂国花了一年的时间,学做了四张琴。
制作一张古琴,需要经过127道工序。一般而言,古琴斫制流程包括选胚、制胚、掏槽腹、做底板、镶岳山、披布、刮腻子、上面漆、上徽位、上雁足、拴弦等上百个步骤。这些工序皆是运用传统工艺制作。例如,所使用的粘合剂不是化学品,而是用鱼胶熬制而成。在做灰胎时,需要用到梅花鹿的鹿角霜,涂上一个硬币的厚度保护木材,这些都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来确保古琴不开胶、木材不腐烂,能够保存上千年。肖茂国制作的古琴,还加上独有的漆艺,光漆面就要做17层。
“每张古琴都不一样,因为每张木板的纹理都不一样。每位琴师对琴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一张琴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性格。有的琴粗犷,适合演奏;有的琴温和,适合在书房弹拨;有的琴雅,是文人的‘知音’。”肖茂国坦言,刚开始斫制古琴时,也碰到了不少困难。他所制的琴不够明快,对川派琴师来说不够响亮,放到书房又嫌太响。
于是,肖茂国开始大江南北走访琴师,将所制古琴送过去给琴师指点,不断地研究、总结。如今,他斫制的古琴获得业界广泛认可,但是好琴仍然可遇不可求,“一批琴能出多几个好的就很高兴了。”
匠心一把好琴和一把差的琴成本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花的时间。手工的事情就是不能急,如果能够用工业化的机械大批量生产,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古琴,是不能传世的。每张琴有性格和灵韵,选择一把琴也相当于选择另外一个自己。”——肖茂国
新快报:在传承方面你是如何考虑的?
肖茂国:我们会到高校做讲座,以讲学的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古琴。另外每年都有大学生前来实践,学习漆艺,现在这里有5个应届的研究生坚持了下来。我带的这些徒弟,需要用上大半年的时间经历一把琴的所有工序,需要他坚持,有一定的艺术修为才行。
新快报:古琴斫制中最考验人的是什么?
肖茂国:最考验耐心的是最后一关“卡漆”。上漆是最需要时间的,是每日的功课。每上完一道漆,就放着等晾干,然后再上漆再晾干,遇上阴雨天气,干的时间就长了。这是为什么一张古琴需要用上大半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原因。
新快报: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肖茂国:时间跨度大,把很多人的兴趣都磨走了,因此坚持是目前遇到最麻烦的事情。每年前来实践的大学生中,百人仅有十个八个能留下来的。
■记者体验
给古琴上漆十有八九会过敏
由于古琴斫制是一个时间跨度非常大的过程,应记者要求,肖茂国同意记者体验其中一个环节。
在一所控制着温度、湿度的小房子内,几把上好漆的琴正在晾干。另一间房子内,一名工匠正在上漆,他告诉记者:“上漆是一把琴的最后一道工序,上得不好,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前来实践的美术专业学生,也不能一开始就为古琴上漆。”而且90%的人会对漆过敏,这个过程非常痛苦,手僵、痒,甚至糜烂,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来干这个活。不过,大部分人上漆两三次后,有了抗体就不会再过敏。
既然不能尝试上漆,记者提出跟另一名工匠学习打磨。上过漆后古琴需要打磨,记者拿起磨砂纸,蘸着水慢慢打磨。“看是否光滑,除了用手摸,还可以根据水的痕迹来判断。”他告诉记者,“你手中拿着的砂纸是密度2000的,上第一道漆用的砂纸800,越到后面用的砂纸密度越高,最高的是5000。”他伸出有点红肿的手给记者看,说他对漆料一直都过敏,但是不严重。虽然矿物质“大漆”会导致过敏但无毒,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所以他一直都坚持下来。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