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知道这种乐器的名字吗?
它们身体里的声音,能够跨越七千年的距离80后白山小伙儿想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乐器来源:新文化报 - 新文化网
白山市榆木桥子村的小伙儿宗华烧制乐器“埙” 新文化记者 蒋盛松 摄
2016年4月29日19时,夜幕降临,宗华新烧制的一炉埙出窑
拉坯
出窑
甄选
调音
上山取土
女儿吹埙
上网授课
夕阳下,吹一曲《追梦》,如醉如痴
A06版埙(xūn),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一段时间内,几乎湮没无闻。
宗华,白山市石人镇榆木桥子村一位80后小伙子,五六岁的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深深地被一段音色古朴的旋律吸引。
直到2013年5月,宗华路过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时,偶然听见有人在吹奏那段记忆深刻的旋律,循声找去,才知道从小吸引自己的,是埙的声音。
从此,宗华对埙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2014年年初,宗华陆续买回来一些埙,开始在家练习吹奏,可那些埙发出的声音完全没有记忆中的感觉。他查阅资料,开始自己摸索制作埙,后来经朋友介绍,师从宁夏制埙大师李蕴林,系统学习埙的传统制作与演奏。
“取土、揉泥、拉坯、压光、开孔、调音、晾干、烧制、精调、手工抛光……”手工制作一个埙大约需要连续工作72小时。宗华每天7点起床,凌晨2点左右才能休息。东北天气寒冷,他看一晚上窑,最后也不一定能制作出一件成品。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淘汰率很高。而一个烧制好的埙还需要连续调七八个小时的音色,调到最后仍有可能报废。宗华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如今破损率还在40%左右。
以前,宗华在城里经营一家饭店,因为酷爱埙,每晚闲暇时都在店里吹奏。为了不影响邻居休息,他经常上山苦练,从深夜一直练到凌晨。很多人认为他不务正业,父母也不太支持,可他义无反顾地出兑了饭店,回到农村老家潜心研究埙的制作和演奏。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宗华的演奏水平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现在还经常上网授课。
“埙的音色古朴低沉,极富特色,每次听到都有一种苍茫辽阔的感觉,让人不自觉地沉醉其中。这么古老的乐器,我们有义务让更多的人听到它、了解它、欣赏它……”宗华说,作为心头至爱,一定要把埙的文化和演奏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下去。
新文化记者 蒋盛松 白石 摄影报道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