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业界新闻

戏曲传承不妨“潮”一些

来源: 2016-09-21 12:00

  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昆剧大武生林为林指导的武生组腿风阵阵,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秦腔“四大名旦”之一齐爱云辅导的旦角组罗衣飘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京剧小生李宏图率领的小生组唱得气冲霄汉,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京剧老生王平带领的老生组练得挥汗如雨……日前,经过网上票选、评委团合议等环节,由中国文化报社品牌活动部和深圳市嬉习喜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的中华戏曲微信公众平台联合主办的“中华戏曲青年演员名师传承训练营”于北京正式开营,老师们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教授、示范,学员们一丝不苟、一点一滴地琢磨,让训练营里充盈着戏曲传承的热忱与勤勉。

  作为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样式,传统戏曲“四功五法”对演员的要求很高。但笔者认为,传承需要“兼美”,除实打实地教授、一板一眼地琢磨外,戏曲传承、传播还应借助新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把枯燥转化为乐趣,把封闭式训练转化为开放式交流,让学员在得到艺术家真传与辅导的同时,也让戏曲更加贴近大众,成为人们自觉谈论的“潮”话题。中华戏曲青年演员名师传承训练营适时地把“互联网+”引入活动的全过程,从开始的网上“献花助梦”选出50强,到网络直播课堂教学过程,训练营把小范围的戏曲圈内事件升格为戏曲爱好者及广大网友的关注点。而今日的“围观”,极有可能转化成来日的切身参与,转化为现实之中的文化热点。

  仅就戏曲圈内的传承而言,新的样式,特别是突破剧种、流派界限的“师生互选”,同样有助于人才的“跨界”培养与成长。“转益多师是汝师”的道理浅显易懂,然而平心而论,如果缺乏开创性的样式、没有网络“媒人”的介入,众多基层文艺院团的青年演员是难得有机会得到诸多戏曲表演艺术家的点拨和指导的。因此,戏曲传承者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要通过创造新形式让传承的受益面扩大,努力张扬戏曲的魅力,也使当代戏曲的传承传播通道更加畅通。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