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业界新闻

助力文化扶贫——吕梁市第二期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师能力提升班精彩课堂掠影一

来源: 2019-07-12 12:00

 第四课

刘凯——体态律动在中小学歌唱教学和音乐欣赏中的应用

2019年7月9日上午在教学楼701教室,我校音乐教育学院刘凯老师为200位吕梁音乐教师带来了“体态律动在中小学歌唱教学和音乐欣赏中的应用”讲座。他将讲授内容分为小学与中学音乐常态课教学两个部分,并结合了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瑞士雅克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理论,对体态律动如何渗透到中小学常态音乐课的歌唱教学、音乐欣赏和歌唱游戏活动中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在讲座上,他强调,显化音乐韵律感的歌唱是最为重要的体态律动活动,对于歌唱的联觉体验可以从山西地区深厚的歌、舞、器乐为一体的音乐传统中借鉴经验;在音乐欣赏方面,他在剖析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观思潮的历史背景下,指出现行的音乐欣赏课经常是一种被动的欣赏活动,可以由引入体态律动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听觉和视动觉体验来丰富和完善;歌唱游戏活动是为了让小学生通过结合歌唱的体态律动活动对音乐要素进行体验、认知和创编。随后,他结合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音乐音乐课本中大量课例,围绕正拍乐句、弱起乐句、乐句重音、节拍重音、旋律重音、节奏型、曲式结构、步态与韵律等音乐律动元素,结合歌唱、律动和指挥等实践活动,带领吕梁的音乐教师们进行课堂实操体验,强调发展分析音乐作品,并迅速找到它们在韵律上的独特性,并合理运用到常态课教学当中的能力。在内容高度精炼的3小时讲座中,刘凯老师与在座200位吕梁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们积极互动,体感音乐的生命,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第五课

郝卓亚——用视唱来练耳

下午,我校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郝卓亚教授在同一地点开展了“用视唱来练耳”讲座。在讲座的前半部分,她结合丰富的音乐片段,为现场学员细致分析了音乐的五个基本要素,即速度、力度、音高、节奏、音色。在速度与力度方面,她强调乐谱上的每个速度与力度记号都是音乐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不同的记号有着细微但截然不同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应对乐谱上的标注有敏锐的感知;在音高与音色上,音调与音区的高低、音乐的上下行、音色的变化带来的都是不同的情感效果,她启发现场教师最大限度发挥想象力,并以此来引导学生来体验音乐;在节奏上,她展示了不同的记谱所展现出的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并细致分析了几种常见的节拍类型,让大家对节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她以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作为示例,带领学员上了一堂生动的视唱练耳课。在课上,她主要引导大家“做”出了音乐的五大要素,使得现场深刻感受到这些要素是如何有机而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并且营造出了何种美妙的效果。整场讲座,郝卓亚教授始终从“要听什么”、“怎么听”、“如何建议别人听”这几个角度来引导现场学员,并强调学员教师们以后授课时可以从多角度启发、提问学生。讲座圆满举行,令在座的200位教师受益匪浅。

 

第六课

方恒健——人工智能AI在音乐里的应用

晚上,我校科研处副处长、双簧管演奏家方恒健副教授同时对200位吕梁音乐教师开展了“人工智能AI在音乐里的应用”讲座。他向大家一一介绍了目前AI在音乐的应用主要在的三个方面:1.作曲创作领域 2.音乐教育领域 3.音乐表演领域,以上三个领域国际和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音乐人工智能对音乐创作教育表演的深远影响。课堂上,方老师通视频的方式为大家展现了曾经用AI 人工智能软件“协奏者”伴奏的音乐会视频资料,视频中有中国乐曲《长城随想曲》这是第一次音乐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碰撞,在音乐会上中央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教师闫国威老师展现了个人高超的音乐表演,而音乐人工智能伴奏系统表现的如专业伴奏一般配合闫国威老师的演奏。

讲座圆满举行,吕梁市中小学教师刘老师颇有感触的说:“方老师这堂讲座为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一系列的创新让我们在座的所有音乐老师都非常震惊!音乐人工智能第一次作曲、第一张MV 的诞生、第一次为诗词30s 作曲……这些耳目一新的词语一次次洗涤着我们来自基层音乐老师的心灵与期待!人工智能技术与音乐艺术专业相结合将会实现整个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一定会成为音乐行业实现产业化的典范。值得我们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学习!”

 

第七课

娜木拉——“关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中小学音乐美育建设的重要性”

 

2019年7月10日上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701做“关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中小学音乐美育建设的重要性”讲座,来自吕梁市中小学音乐教师200余人聆听讲座。

在讲座上,娜木拉教授从一位音乐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与大家深入探讨“关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中小学音乐美育建设的重要性”包括如何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如何真正理解以及做到立德树人、德艺双馨,又如何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在学识理论上、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上不断追求,不断提高。整场讲座结合真实故事、个人经验、以及在北京市政协会议有关美育工作推进的提案中阐述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她强调,孩子不管将来走不走音乐专业道路,都要正规认真学习音乐。要让孩子从学习掌握一门乐器中学会坚持,学会克服困难,这是一种从学习音乐中培养的优秀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也是我们作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深思考的问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落实到我们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教什么内容,唱什么歌听什么音乐,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怎样通过经典作品,歌曲和乐曲中展开分析作品的背景和内涵的意义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让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营养,老师就要像大海一样,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要结合实际,要让学校,老师,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责任。课堂上,娜木拉教授提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充分体现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校训当中——“尚德、励志、博学、精艺”。

娜木拉教授在大提琴演奏、教育双重领域,担任校长,教育家,演奏家等多重身份。作为老师,她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几十年如一日地拉琴,更是在教学上发光发热,力争做一个优秀的师者,实现教学相长。

本次讲座圆满举办,现场热情的气氛伴随娜木拉教授细致的讲解给在场的学员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受到一致的好评。

 

第八课

安平——“世界音乐观”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2019年7月10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主任安平教授在我校教学楼701作题为 “世界音乐观”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是吕梁市第二期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授课活动之一。

世界音乐观是安平教授基于“世界音乐”(World Music)——中国学术界称为“世界民族音乐研究与教学”这一民族音乐学的应用学科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是一种建立在对世界音乐文化研究和学习的基础上的所形成的音乐教育与创作实践观念。即把音乐教育与创作实践置于整个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构建和发展之中,从传承和发展人类多元音乐文化的角度去考量、去构思,把握音乐教育与创作实践在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历史和地域的坐标,深入挖掘和发现该音乐的民族文化内涵及特征,充分考虑到不同种族、地区和层次人群的文化认同,借鉴和融合人类文化中他民族和地域的优秀传统和经验进行音乐教育与实践。

安平教授从解读“世界音乐观”下的“音乐”定义出发,认为音乐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动态文化,它随着人类的表达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和其他文化一样,音乐是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特定的适应能力。音乐的运行类似一个生态系统,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有特定的生存环境。随后安平教授结合世界各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和安平教授本人的音乐教学研究与创作实践,与大家深入探讨了音乐的民族文化内涵及特征,以及如何充分考虑到不同种族、地区和层次人群的文化认同,在中小学教育中建立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生态系统,回答许多与音乐教育与创作实践的现实和长远的问题。

安平教授的讲座,以其全面独到的探究眼光、细致生动的现象分析及深入的文化思考,使在座的学员教师深刻体悟到了“世界音乐观”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实用性。最后向学员们介绍了他提出的在中小学中音乐教学中以“合唱剧”的形式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深得教师们的欢迎和喜爱。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