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业界新闻

连着7天彻夜写作,龚天鹏海上“弄潮”

来源:上观新闻 2019-11-12 12:00

  下午三点,上海爱乐乐团的排练厅里,有道身影忙碌地穿梭其中。“从第三小节开始,再来一遍”“贝斯这里第一个音有问题”……从每个音到每个乐手的演绎,驻团作曲家龚天鹏都一一把关和调整。由他创作的第十一交响曲《潮》,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将于11月13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世界首演。

连着7天彻夜写作,龚天鹏海上“弄潮”

  龚天鹏创作的第十一交响曲《潮》将于11月13日首演“想象一下,从一滴水到太平洋的过程。”谈起最初的灵感来源,龚天鹏对这句话印象深刻,这是《潮》的文学策划、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和他第一次探讨时提出的想法。对龚天鹏而言,音乐的表达也是从一滴水开始,一直到把所有观众沐浴在一种共同的情怀里。写实的浪潮可以通过交响曲的音色来实现,而写意的浪潮则是他作为年轻人对国家的情感倾诉。新作《潮》始终以“潮”为核心意象,借助乐音大写意地勾勒当代中国在美好理想的驱动下,意气风发奔向未来的历史进程。“从上海看中国的70年,也从上海听中国的70年。”龚天鹏总结道。

连着7天彻夜写作,龚天鹏海上“弄潮”

  龚天鹏第十一交响曲《潮》排练照有了“浪潮”的思路,龚天鹏接着去全国各地采风,回来后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创作,“我往往会连着七天,彻夜在房间里面写作,最关键的是我想要找到作品的核心生命力。”浪漫主义的宏伟结构如何与现代家国情怀结合?他最终敲定了以历史性的脉络来呈现,并广泛借鉴现代的音色和技法。每一次排练,龚天鹏都会获得新的修改思路。而指挥家、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张艺的加入,也给交响曲带来了更丰富的音乐体验。磨合过程中,《潮》已经先后修改了4个版本,直到演出前的这两天,龚天鹏还在排练中“抠”每个段落、每个音是否可以做到更好。

  最终呈现的第十一交响曲《潮》,一共有“听潮”“赶潮”“弄潮”“梦潮”四个乐章,讲述了中国人民从抗争、建设、改革到未来的历程,既有海派文化特色,又有海纳百川的风味。龚天鹏说:“‘中国上海’四个字本身就是这个作品的核心,它既是一种家国情怀,也是从一个上海市民的视角去看国家的当下。”

  基于这些想法,在具体的乐曲编排上,龚天鹏做了不少独特的构思。在“听潮”中,一开始是一个写实的潮水声,伴随着江边轮船汽笛的鸣声和外滩钟楼的钟声,东方红的隐喻在其中慢慢展开,包括细微《渔光曲》的点缀,黄河长江的意蕴在里面开始闪烁,然后一点点加厚、不断翻滚,这是从上海——“海上”而来的海派特色。“弄潮”乐章里有一段最为写实的内容,来自龚天鹏沿着长江三峡两岸的实地采风,这段小串烧基本融合了观众所熟悉的各大剧种,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这个灵感来自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6个孩子举着国旗,寓意着56个民族共举五星红旗。”在音乐表达中,他将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并用各个乐器展现出不同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将这些层层叠加来奏出国家的多元强音,然后再回到温馨的“小家”风格,磅礴的家国情怀落到每个人身上更令人“走心”。

  这不是龚天鹏第一次与艺术节结缘,两年前,他的第九交响曲——交响合唱《启航》曾拉开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帷幕。用他的话来说,《启航》是对特定历史阶段的音乐表达,《潮》更类似于自己的个人印象集,是站在一位“90后”年轻人的角度,去看祖国的万千气象,当代和未来的意义更加广泛。“这不是上海的旅游宣传,而是通过上海的城市视角,去展现整个国家的发展。”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