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业界新闻

怎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斯特恩小提琴赛提供了一个范本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19-12-02 12:00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才办两届,还很年轻,因为赛制严谨、稳定、成熟,很快就被准入门槛极高的“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纳为其中一员。

  2020年8月4日至8月25日,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将在上海举办。2019年8月6日,赛事组委会宣布全球报名正式启动。

  2020年适逢艾萨克·斯特恩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比赛将增设获奖选手赛后音乐会,并策划斯特恩百年照片回顾展。

  第三届比赛的最高奖同样是十万美金。组委会透露,选手需在2020年1月20日23:59前完成在线报名申请,2月28日23:59前完成预选视频上传,8月能来上海的选手,需要经历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的考验,整个赛程历时22天,为历届最长。

  2020年适逢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因而几乎每个赛段都会有贝多芬选项,而作为决赛中的必选中国曲目,组委会这次选定了作曲家周天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他是上海交响乐团2019-2020音乐季驻团作曲家,这首曲子也是上海交响乐团最新委约的作品。

  周天是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走出去、在欧美古典音乐界大放异彩的作曲家。现年38岁的他出生于杭州,先后毕业于柯蒂斯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密歇根州立大学音乐学院教学,他的《乐队协奏曲》曾获第60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提名,这也是格莱美该单元奖项首次提名华人。

  从何占豪、陈刚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到陈其钢的《悲喜同源》,再到周天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斯特恩小提琴一直在大力推广和挖掘中国作品,“三届下来,你可以听到三个年龄段的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可以看到他们的音乐思路,他们眼中的中国和中国故事。”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

  评委会阵容如何,也是选手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13位评委由组委会千挑万选,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大卫·斯特恩、徐惟聆,还有马丁·坎贝尔-怀特、格伦·迪克特罗、埃马纽埃尔·翁德雷、菲利普·塞策、哈加伊·沙哈姆、乔尔·斯米尔诺夫、竹泽恭子、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以及中国面孔李伟纲、宁峰、王健,既有教育家、独奏家、室内乐组合灵魂人物,也有演出行业的领袖。

  “对一项国际大赛来说,评委是否有影响力、评委是否有公正的名声,都将左右选手们是否报名。”周平说。

  也因为从创办之初就保持的高水准和对选手们的吸引力,斯特恩小提琴在首届就被国际古典音乐权威杂志Musical America Worldwide列入“2018全球顶尖音乐赛事指南”,今年,更是被准入门槛极高的“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吸纳,成为这个云集了各大顶级赛事 “豪华俱乐部”的一员。

  “我们的比赛还很年轻,但一下就达到了世界顶级的设置和水准,合理、成熟、稳定,所以赛制的调整非常少,第三届将延续传统,继续保持平稳。”周平说。

  为什么要讲中国故事

  艾萨克·斯特恩和中国渊源甚深。1979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艾萨克·斯特恩就来中国访问,成为西方第一位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大师。

  当时的艾萨克·斯特恩坐着绿皮火车穿越中国大江南北,看到了中国山水,也看到了中国的人文教育,除了古典音乐的推广,还有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他的这趟中国之行被同行的纪录片导演默里·勒纳拍成了《从毛泽东到莫扎特》,最终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在第三届斯特恩小提琴赛担任评委的徐惟聆、李伟纲、王健,都曾被摄录进纪录片,当时的他们年纪尚小,后来都成长为一代音乐大家。

  徐惟聆是到美国留学之后,才知道自己被拍进了纪录片里,“他是第一个来访中国的大牌音乐家,名字很熟,但没想到有一天能当面见到大师。我们是学校(中央音乐学院)推荐的学生,业务比较拔尖,被选中参加。我们演奏的时候也不知道有人拍你,还是中国同学说,你们这个纪录片得奖了,我吓一跳。”

  1999年,指挥家余隆策划导演了故事续集,时隔20年,再度把艾萨克·斯特恩请回中国开音乐会。

  那一年,余隆专门飞到美国,和艾萨克·斯特恩约在纽约57街的一家小意大利餐馆见面, “谈判过程极其辛苦。当他真的来了,见到20年没见的老朋友,看到他带出去的年轻人都成长为音乐家,他的心都化了。”

  1999年11月19日,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余隆亲自推着轮椅上的李德伦(指挥家)进了剧场,台上的艾萨克·斯特恩正拉着克莱斯勒的《爱之欢乐》,两位年逾八旬的老友时隔20年重逢,感动了在场所有人。2001年,一个月内,艾萨克·斯特恩、李德伦相继离世,两年前的那次重逢也成了绝唱。

  余隆说,这也是为什么斯特恩小提琴赛要以他命名,不仅因为他是伟大音乐家,更因为他在1979年带动许多中国音乐人走向世界,向世界掀开了堪称神秘的中国的一角。

  “当时的人对中国知之甚少,改革开放40年后,今天的世界对中国已经没有那么多新奇和不理解,隔阂都消除了,而音乐是消除隔阂的最好媒介。”余隆认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需要大大扩展,中国音乐人更要身体力行,讲好中国故事,而斯特恩小提琴赛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范本。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届比赛都会设中国作品,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学会用音乐讲中国故事,都要参与到中国文化的了解中来。

  “因为《梁祝》,选手们了解了中国越剧,因为《悲喜同源》,选手了解了中国古琴曲《阳关三叠》。所有评委也成了中国音乐的阅读者,因为不阅读好,他们很难打分。了解中国音乐的起源和走向后,他们会逐步爱上中国文化,爱上了,他们就会了解这个民族,熟悉和尊重今天的中国。”

  余隆说,斯特恩小提琴赛不是技术比赛、乐器比赛,而是通过比赛搭建沟通的桥梁,“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如果不提供交流平台,我们会失去很多沟通的机会。”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