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诗坛,李商隐的诗无疑是最晦涩难懂的。他的诗中总是充满了非现实性的幻象,没有一点理性的约束,跌宕跳跃,用理性简直难以理解。然而奇怪的是,千百年来,很多读者都非常喜爱他的诗。
其中,《锦瑟》一诗应该是李商隐最著名的一首难解的诗篇。历来论诗者就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对于此诗,人们就像猜谜语一样做过不少猜测。例如有人认为“此诗为悼亡之作”,诗句中的“沧海月明”一句是赞美他妻子的明眸,而“蓝田日暖”一句是赞美他妻子的容貌。
又有人认为此诗“乃自伤之作”,其中“沧海”一句是慨叹李德裕之被贬而死,“蓝田”一讲句则是说令狐淘做了宰相之意。像这一类的解说完全是把李商隐的诗歌当作一个个谜语来猜测。这样做是否是欣赏诗歌的正确做法呢?笔者才疏学浅,不好对前人妄加评论。
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这样做很容易造成牵强比附的误解,把诗歌中的情感也理解得很局限,似乎它必须要影射现实中的一些人或事物才行。否则,它就不算是一首好诗作。可实际上,很多读者并不确定李商隐作这首诗究竟是为了表达什么,但却依然很喜欢它。
事实上,这首《锦瑟》的确晦涩难懂。诗的开端“锦瑟无端午十弦”一句就令很多读者不解:什么琴有50弦?对此,在《汉书·郊祀志》中有记载:“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从这个典故我们可以知道,“瑟”原本有五十弦,是一种古代弦乐器,用它弹奏出的声音听起来很悲凉,竟然让泰帝都听不下去。“泰帝”是谁呢?上古帝王,伏羲氏。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创造了乐器,发明了文字,创立了八卦,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天神。
能让这样一位天神都感到悲伤的“瑟”,那该是怎样动人心魄的乐器啊!连天神都不忍听“五十弦”的瑟,故而将其破为二十五弦,可想而知“瑟”弹奏出来的声音,该是多么令人肝肠寸断啊!可李商隐诗中的“瑟”却偏偏就是50弦的。而且,这把“瑟”还非常珍贵精美,像锦缎一样。
李商隐诗中的“瑟”之所以有“五十弦”,除了说明瑟之弦数较之其他乐器为独多以外,其实也是为了表明只有如此繁多的弦才能传达和表现他的情感。这种情感繁复精微,用语言难以解说,其悲哀之深只有五十弦的“瑟”才能表达。
“锦瑟”之意象所提示给读者的不仅是诗人本身高贵的内在,同时还提示了与“锦瑟”有关的一种情绪体验。就像提到“月亮”就会想到人间团圆,提到“荷花”就会想到高雅纯洁一样,提到“锦瑟”就会悲伤哀痛。
在这样一个令人悲哀的“五十弦”上,诗人又用了“无端”二字加以修饰限定,其意就是说:这所有的悲伤、悲哀、悲凉的感情,就像一种“无端”的命定的悲剧一样,躲不掉,逃不了,让人无可奈何。
熟悉李商隐生平事迹的读者应该知道,李商隐其实是一个非常自卑而敏感,但又十分要强的人。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作为长子,年少的他不得不早早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长大后,他一直想科考中举光耀门楣。
可时代黑暗,党争严重,宦官专权,无论李商隐多么有才华,那个时代终究不属于他。对此,他是无能为力的,可是又不甘心的,却又逃不掉的。当所有这些情绪杂糅在一起,融入诗作中后,就变成了那些隐晦难解的意象。
这些意象虽然隐晦难懂,但融注在其中的感情不管是迷茫的,悲伤的,还是孤独的,无奈的、感慨的,都与我们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是相通的,很容易就能够引起与我们的感情共鸣。李商隐一生抑郁不顺,挫伤失意,现实中我们很多人不也是如此吗?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