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业界新闻

钢琴为什么会成为“乐器之王”

来源:今日头条 2019-12-26 12:00

钢琴为什么会成为“乐器之王”

现代钢琴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乐器之王。得益于其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这是其他任何乐器无法与之相比拟的。更重要的是钢琴是人类摆脱限制与寻找"弦外之音"自我控制的结晶。演奏者并不甘于受到乐器的现成制约,而是把乐器作为表现自我情感的媒介。钢琴在钢琴家想象力的驾驭下,可以创造千百种音响世界。这种暗示性的色彩更能引人进入深远的意境,在审美上有更高层次的意义


1709年意大利人巴尔托洛梅奥·克利斯托福里(1655-1731)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钢琴。钢琴从诞生到经过不断改良和完善,最终成为作曲家情有独钟的键盘乐器,也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今天人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的卷收浩繁的曲目中,大量的作品最初是为钢琴的前身一一古钢琴,甚至为更古老的键盘乐器管风琴创作的。所以要学习钢琴艺术史,就必须从钢琴的史前时期开始去了解各类键盘乐器的历史沿革过程。

概括说来,钢琴艺术史是由人(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琴(键盘乐器)和乐(音乐作品)三个方面构成的。这三者既有独自的演进过程,又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相辅相成、交汇融合的密切关系。几百年来,键盘乐器的形态屡次经过重大改变,但是这种革新换代的过程往往被人忽视。人们更多地注意到""""在风格上的演变过程,却遗忘了""的更迭和沿革。殊不知乐器的演进和发展,是直接影响到作曲家的创作和演奏家的演奏风格的。一个钢琴演奏者,应当了解自己所演奏的作品当初是为什么样的乐器而写的;不仅要知道该乐器的结构材料、音量大小、音色特点、音值长短、音域范围、琴键轻重、踏板功能等等,还要懂得当时在这种乐器上使用的触键方式、指法以及其他各类技巧。可以说,演奏技术是直接伴随乐器的演进而发展的(很难想象李斯特在莫扎特演奏的钢琴上施展炫技才能)。演奏技术和乐器音响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作曲家的想象力;而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反过来又成为促使乐器改革的动力(贝多芬就难以在当时的维也纳钢琴上实现他内心强烈的表现欲望)

键盘乐器根据发音的原理,可以分为靠空气振动发音的管乐性键盘乐器和靠琴弦振动发音的弦乐性键盘乐器。前者主要是指管风琴(本教程基本上不涉及电子琴和手风琴),后者包括模槌键琴、羽管键琴和钢琴。每种键盘乐器在历史的发展中各具形态,呈现不同的特点,发挥各异的功能。在学习各种键盘乐器时,不仅要知道其结构、材料、发音特点等物理性能,更要了解以下这些内容:这种乐器表现音乐的能力,比如它是以表现歌唱性旋律、华彩性经过句见长,还是特别适合演奏气势浑厚的和弦;乐器与演奏者之间的关系,比如音量和音色是由演奏者的手指还是机械装置来改变的;以及乐器在当时音乐生活中的功能,比如它是宗教性的还是世俗性的,用于独奏还是伴奏,是公众性的还是供个人抒情的,等等。只有从各个方面将它们一一加以比较,才能从审美的角度把握这部分的知识。

一般来说,键盘乐器音域宽广,声源丰富,是模拟性很强的乐器。不论管风琴还是钢琴,都能直接模仿或者暗示性模仿其他各类乐器,甚至人声和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历代许多作曲大师都在键盘音乐的创作上发挥了乐器的模拟性特点,他们中间有斯卡拉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勃拉姆斯、拉威尔……。但也有的作曲家偏好从乐器的自身特点,也就是从键盘乐器的本原性出发,不断地探索乐器内在的音响表现潜能,从而创造出其他乐器无可比拟、无从替代的音响美,这方面的伟人有肖邦、德彪西等。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作曲家在创作中都同时发挥了键盘乐器的模拟性和本原性的特点,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对音乐史上不同作曲家喜好使用的键盘乐器有所了解,就可以对他们如何发挥乐器的模拟性或本原性的特点,采用独具匠心的手法,以及对他们的创作意图有更深切的领悟。

当然,我们了解乐器的历史沿革,并不意味着要在音响上刻板地去模仿当时乐器的音响。因为作曲家为他那个时代的乐器所写的作品(比如约··巴赫的管风琴和古钢琴作品)完全可以在现代钢琴上获得新的生命力,满足现代听众的审美要求。我们追求的是音响上的"神似"而非"形似"。了解乐器的历史,有助于建立"音响"上的历史风格感,有助于识别版本的准确性,也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深入理解。

键盘乐器的历史发展反映了人们在音响审美上的追求。一是对声音色彩变化的追求,表现在对管风琴、羽管键琴和电子琴变音音栓的增加上;二是对音量的追求。

然而除去对音色音量的追求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在影响着键盘乐器的沿革,那就是乐器与演奏者之间的关系。凡是在加了音栓或变音器等用机械操纵声音变化的乐器面前,演奏者显得比较被动;而在需依靠指触作声音变化的乐器上,演奏者的主动性比较强,也就是自我表现的余地较大。演奏者有一种强烈的要求,即对自身主体性的强调。也就是说,人生来具有内心表现的欲望。有一种进行创造的内躯力,因为人在创造中看到了自我的本质力量。演奏者并不甘于受到乐器的现成制约,而是把乐器作为表现自我情感的媒介。

从钢琴盛久不衰的情况来看,演奏者在这件乐器上既有主体性发挥的满足,又有创造变幻无穷的色彩的可能性。只是这种色彩感相对电子琴那种实在的模拟性来说,更富有暗示性,更需要运用人们的想象力,去寻找钢琴上的"弦外之音"

爱因斯坦曾说过"现实世界只有一个,想象力却可以创造千百个世界。"钢琴在钢琴家想象力的驾驭下,可以创造千百种音响世界。这种暗示性的色彩更能引人进入深远的意境,在审美上有更高层次的意义。

返回上一页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Copyright© 2002-2021 神州乐器网版权所有
豫ICP证:豫ICP备050113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