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西北部的黔西县,以百里杜鹃闻名,黔西观音洞遗址更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明朝贵州建省后,花灯戏随着移民涌入贵州,在这个边陲小县里扎下了根,这里的人们用传统花灯戏和文琴戏唱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
水西花灯文琴社的演出队
黔西花灯戏是黔西北地区花灯的代表,是一种民间自娱自乐、载歌载舞、有说有唱,并带有戏剧,杂耍等综合性质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时手不离扇、帕,唱与做紧密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法、手式以及耍扇、耍帕等技法,具有形式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
黔西文琴戏是贵州的地方传统戏剧,黔剧的前身,主要伴奏乐器有扬琴、琵琶和二胡等,历史源远流长,过去叫贵州弹词、贵州琴书。
黔西花灯、文琴是吉祥的象征,幸福的象征。是山乡人民古朴的心愿和纯真感情的颂歌,他们的欢乐、痛苦、纯朴善良的品格和美好的希冀,都在戏中得到表现。
花灯是民间戏,文琴是文人戏,民间戏偏“闹”,文人戏偏雅,但两者都是黔西文化生态的活的传承,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要顾此及彼,不能顾此失彼,成立水西花灯文琴传承社的初衷,就是要将这两种地方戏曲都发扬、传承下去。这一支民间队伍,聚集了花灯文琴的老艺术家和爱好者,他们有的已经退了休,有的还在职,他们以一颗热爱花灯、文琴的心来到传承社,利用业余时间,不计酬劳、不计辛苦,通过“唱花灯”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将党的政策唱进百姓家,让家乡传统文化花灯、文琴传向农村,传向学校,传向社会,并影响更多的热爱者加入,让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钱巨星和弟子刘文芬
黔西花灯以城关镇申家坝村钱氏花灯最具有代表性,而钱氏花灯的继承人钱巨星正是水西花灯文琴社的创始人之一,他曾在贵州首届花灯大赛上表演的《上课路上》获得“花灯王”称号。如今,他已经80高龄,但仍然不辞辛苦地到农村、公园、学校、街道传唱、宣传,默默无闻地为传承家乡文化努力贡献着。
曹志国和乐队在排练中
曹志国是水西花灯文琴传承社的曲、词作者,同时他也是水西花灯文琴传承社的乐队成员。他将党的新政策、家乡的新变化都写进了唱词里。他说,我们自己的戏曲当然要唱我们自己的声音,现在党的政策好,国家的政策好,我们都过上了好生活,就要把这些正能量的东西写进去,让大家都听听。《路考》《花灯献给十九大》《杜鹃山上盼花明》《红军送我一把壶》都是紧跟时代、紧跟中央的作品,《锦绣花都》唱的就是我们移民搬迁小区的新风尚。
黔西花灯传承人刘文芬、刘柱(中二)
钱巨星的关门弟子刘文芬,刘柱一直非常热爱花灯艺术,也是这只队伍的教授老师。他们说,因为社会上人们对花灯还有偏见,认为唱跳花灯很不健康,我们要扭传人们对花灯的看法,让民众都了解花灯,宣传花灯,传唱花灯。从而使唱花灯人,受人尊敬,不受人歧视。
安玉芬在排练中
负责水西花灯文琴传承社的“后勤部长”安玉芬是个十分热情的人,她积极配合钱巨星老师和曹治国老师的工作,没有怨言地为水西花灯文琴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了增强参与感,她还学习了扬琴,一边当好后勤,一边还当乐队的琴师。
韩旭琴、罗正群在演出中的剧照(左一)(右一)
退休后刚加入水西花灯文琴社两个月的韩旭琴女士被自己家乡的花灯艺术折服了,她说,两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花灯戏。曲子的旋律太美了,歌词唱得也太有意义了,我们即使退了休也不能忘记党的好政策,也要好传播好声音。
罗正群女士也十分热爱花灯艺术,她说自己的孙子在部队受到了表彰,她要用歌声把这个好消息传唱,她要把家乡的花灯、文琴唱到部队去。
胡玉荣在演出中
文琴戏的传承人之一胡玉荣女士,主攻青衣,唱奢香夫人是她最拿手的,在最近的一次年会演出中,她花了一个半小时画好妆,唱了不到十分钟,可她非常高兴,她说:家乡的文琴戏是省级非遗传承项目,我扮演的奢香夫人是彝族的王,贵州宣慰使,她为民族统一做出的贡献到了今天都是值得颂扬、值得歌颂的。
钱巨星在演出中
花灯王钱巨星说,上世纪50年代他们的花灯戏演出几乎是座无虚席,他曾经创下过连演11场,场场爆满的记录。现在,人们的文艺生活更加丰富了,花灯不是唯一选择了,且年轻人们都不喜欢这门古老的艺术了,所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黔西的花灯文琴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热爱的人能加入到这支队伍中,为将黔西的花灯文琴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