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流传在高唐县琉璃寺镇、卅里铺乡、尹集镇、固河镇、梁村镇的各个村庄。高唐的木板大鼓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说唱形式,为高唐民间艺人吸收各地木板大鼓的艺术而创作的。木板大鼓内容较为丰富,过去老艺人以说唱相间的形式,以成本大套的演义书说唱于书场、茶馆之中,如《呼家将》《杨家将》《施公案》等。有时在说唱过程中,听众则脱离“书”的内容为“说”而喝彩,正像人们所传“说的比唱的好听”,其声韵顿挫淋漓,足表燕赵慷慨悲歌之声。
表演时其一为弦子书,用小三弦伴奏,演员自弹自唱;其二是演员单口唱,脚踏地击拍,无乐器伴奏,后逐步发展为加上鼓板的说唱。
木板大鼓的演唱形式,为演员左手执木板击节站唱,所用木板为小木板,右手执鼓键,按演唱需要击鼓,早期另有一人用中三弦伴奏,20世纪以来均改为大三弦。其唱腔音乐为板腔体,曲调简洁独特,粗犷浑厚,对北方许多鼓书与鼓曲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竹板书等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价值。
木板大鼓音乐结构完整,三种不同节奏的板式分别为头板、二板、三板,板速有较大幅度的伸缩。从风格上讲,其唱腔浑厚粗犷,有时似说似唱、似叙似述,地方气息浓郁,句尾声调较重,多为背宫腔。
解放后,说唱段子不仅是传统的固定词句,更多是配合政治运动思想教育,歌颂新人新书而创作的段子。例如高唐县琉璃寺的赵华元自己改编了许多小段《白猿盗桃》《猫狸教虎》等在当地说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老艺人刘义山表演木板大鼓
高唐木板大鼓形成老中青传承梯队
“四位少爷雄赳赳,一心里去东京汴梁大报怨仇,黑脸的催着马头前奔,两个花脸的跟在后头……”2020年1月1日下午,76岁的高唐木板大鼓传承人刘义山在位于德州夏津的自家院里习练木板大鼓唱段《呼延庆打擂》,其孙女将这一精彩瞬间拍了下来。刘义山是高唐汇鑫街道辛兴店村人,移居德州市夏津县东李镇宋桥多年。“高唐木板大鼓尽管传承人不多,但现在形成了老中青阶梯接续传承的格局,相信会很好地传承下去。”刘义山告诉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左手打板右手敲鼓
高唐方言有说有唱
木板大鼓是高唐县民间流传的说唱艺术之一,因伴奏时用三块木板,一个书鼓,而书鼓尺寸为大号,所以称为“木板大鼓”,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高唐木板大鼓兴盛于清末、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达到高峰,表演艺人多,观众多,新旧说唱书目多。事实上,木板大鼓经历了“木板大鼓”—“西河大鼓”—“木板大鼓”的演化过程。早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木板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是一人自击铜板和书鼓说唱。后来,木板大鼓加上专人操三弦保腔,说唱人以弦音高低进行说唱,演化成了西河大鼓,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韵味独特。再后来一直到现在,说书人为了简便,不带拉弦的了,变成左手打板,右手敲鼓,一个人说唱,实际上又变回了“木板大鼓”。
刘义山表示,木板大鼓艺人表演时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说唱中轮番敲击木板和书鼓,使其与说唱相配合,另有人持三弦专司伴奏。高唐木板大鼓的节拍即节奏,大都分为三种节拍4/4、2/4、1/4,常用2/4拍。曲调丰富、形式灵活、感情充沛、大方,活泼生动,表现力强,具有进戏快、张口唱、拖腔短、不受条件所限的特征,适合表现各种内容。
说唱内容以长篇武侠人物故事、历史传说故事为主,每段故事说唱后都留扣子用来吸引观众。木板大鼓的唱腔音乐为板腔体,曲调简洁独特,粗犷浑厚。主要说唱书目有《呼家将》《杨家将》《武松传》《英烈春秋》《三侠五义》《忠烈小五义》《包公案》《施公案》等。
木板大鼓是高唐民众最喜爱的主要娱乐形式,表演者有说有唱,说唱结合,用地道的高唐方言,说唱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成本大套,或单本小段。说唱地点不受局限,或农村场院、或田间地头、或书场茶馆、或村中空闲之地、或街头巷尾。有时艺人在说唱过程中,以说见长,正像高唐俗语:“说的比唱的好听”,“走,听说书的去”。新中国成立后,说唱段子不仅限于传统固定内容,增加了歌颂新人新事而创作的内容。
木板大鼓的传承
形成了老中青梯队
刘义山告诉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他从十五六岁就唱木板大鼓,至今已60多年了。起初,他与高唐曲艺队老师刘桂芳一起唱对口坠子,后来刘桂芳将他介绍给自己的哥哥、原临清县曲艺队队长刘振清学习木板大鼓,刘振清就成了他木板大鼓的老师。后来,因为走村串乡唱木板大鼓,所以,才从高唐移居夏津,目前移居已50年了。
刘义山说,起初木板大鼓的主要唱段是《呼延庆打擂》《丝绒记》《青菜成精》《十八个大闺女》《小寡妇上坟》《百虫闹秋》《蚂蚱出殡》《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后来,有了新唱段《夸高唐》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在一个村里说唱木板大鼓23晚上,每天晚上不重样。最近几年,他参加了高唐和夏津的各类文艺演出,获得了众多奖项,这是他感觉非常自豪的。
最近几年,他收了两名徒弟,一位是在高唐县杨屯中学当教师、年届天命之年的孙洪峰,一位是已近而立之年的年轻大学生赵汶汶。目前,二人基本学会了木板大鼓的说唱要领。因此,高唐木板大鼓的传承也就形成了老中青梯队。
孙洪峰对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表示,2018年暑假,他前去与刘义山老师学习木板大鼓的演唱技巧。刘老师说,木板大鼓基本是口传心授,重在“练”,光学不练没有长进。后来他又与刘义山老师一块出去演出,老师说唱,他就记唱词,将唱词落到纸面上,同时他也经常练习说唱木板大鼓。通过与刘义山老师的学习,目前他已基本掌握木板大鼓的说唱技巧。
“2018年年底,我开始与刘义山老师学习木板大鼓,2019年6月与刘老师一块在高唐第四实验小学等一些小学进行非遗进校园演出,目前打鼓点基本会了,唱段还需要再学。”赵汶汶说,她跟刘老师学的唱段主要有《二十姑娘》《百虫闹秋》两个小段。2020年春天,作为高唐非遗传习培训机构负责人的她计划将刘义山老师接到高唐,为学生们上课,将木板大鼓说唱技巧融入到培训和教学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