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锅碗瓢盆当道具的别样‘村晚’,到高质量演出的别致‘春晚’,正是我们革命老区新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的成果展示。”这两日,记者在河南新县泗店乡采访,恰遇该乡“村晚”热闹上演,泗店乡乡长杨桢这样评价已经举办了五年的大别山“村晚”。
农历腊月二十五,临近春节。当晚,泗店乡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第五届“农民春晚”如期而至,为豫南大别山区增添了几分年味儿。通过观“村晚”、访“村晚”,记者真切体会到,与五年前相比,如今泗店乡的“村晚”正如杨桢所说,实现了从别样“村晚”到别致“春晚”的美丽蝶变。
五年前的那个春节前夕,记者有幸参加了泗店乡的第一届“村晚”。犹记得那时,舞台没有灯光,演员没有服装,村民们从家里带出来的勺子、铲子、脸盆、菜盆、旧衣服等都是乐器兼道具。“虽然很土、很粗糙,但那时的晚会对村民们也有着很大的精神鼓舞。”计河村村民李万成回忆起第一届“村晚”时这样说。
地处豫南大别山腹地的革命老区新县,2018年8月正式脱贫摘帽,成为河南大别山区的第一个脱贫县。
今年的“村晚”,除了男女独唱、活力舞蹈、小品等村民自发准备的一些“传统”节目外,泗店乡还专程从外地邀请了豫剧、相声、魔术、川剧变脸等专业演员,与村民们同台互动演出。“这让整场晚会更加接近专业水平,更有范儿了。”晚会参办人杨家升如是说。
“最开始都是我们村民自己上台表演,纯属自娱自乐,并不考虑节目质量和舞台灯光,晚会相对粗糙。”杨桢说,今年来看“村晚”已不再是“村晚”,它更像是一场专业化的春节联欢晚会,而这种蝶变正是高质量脱贫摘帽的结果。
用村民的话说,现在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腰包一年比一年鼓。“不愁吃不愁穿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也要上一个台阶不是?演员的高质量演出,舞台灯光效果的提升,台下观众的呼声……这一切无不映射着村民们老有所乐、幼有所养,有条件去参与更多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自己精神生活水平。”计河村村民孙先鹏对记者说,不为温饱烦恼,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不正是大家所期待的小康生活吗?
当晚的表演现场,专业演员们高水平的专业表演获得观众们阵阵喝彩,特别是大型魔术表演《大变活人》,台上激情表演,台下观众欢呼声此起彼伏。本土歌手彭灵敏独唱的《泗店赞歌》表演水平丝毫不亚于专业歌手,现场观众也随之合唱起这首谱写他们自己的赞歌。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驿站古寨,百花香,蝴蝶洞中神话扬,泗水河里,情呀么情意绵…”彭灵敏用歌声展现了泗店乡脱贫摘帽后村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晚会期间,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为“最美泗店人”颁奖。最美爱岗敬业人物、最美环卫工人、最美家风家教人物……在现场观看晚会的泗店乡村教师李文起说,这些“最美泗店人”都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突现出来的一些基层典范,他们的感人事迹一幕幕地在屏幕上展示,感人肺腑。
近年来,“乡贤”助力当地发展已成常态。当选“最美泗店人”的朱词祥,就是其中一位。
朱词祥是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下岗后他就开起了农家饭店。他不光参与每年的捐资助学活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还主动联系了几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在生他养他的分水岭村,他从参与村民调解再到捐资公益事业,从一千、二千元,再到一万、二万元,随着他的收入提高,他用于公益事业的捐助也不断提高。不仅如此,朱词祥还个人捐资十余万元,修好了村里的一条破旧主干道,深受村民赞扬。
据了解,新县的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14.9%降至0.7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26元,7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村晚”变“春晚”,新县泗店乡党委书记张志森认为,“这次高质量晚会让村民备受鼓舞,这意味着精神文明建设亦是我们脱贫摘帽后的工作重点。”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