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静旋作为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的学生参加了毕业生音乐会,十四把古筝在灯光明亮的音乐厅演奏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她弹奏其中一把,底下的观众穿戴整齐、正襟危坐;一年后,她独自穿一身中国传统服饰坐在法国街头,一把古筝、一台音箱、一只手机,世界成了她一人的舞台。
后者被她用“碰碰彭碰彭”这个抖音账号记录了下来,引来2300多万人点赞。7岁开始学古筝,15岁考过专业10级,23岁到法国波尔多继续读研深造……彭静旋至今已和民族音乐相处18年。出国前她埋头于技艺练习,出国后受到法国文化氛围熏陶,逐渐意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后来这句话也被彭静旋用作了抖音账号的签名。
对于她来说,古筝并不是一种曲高和寡的乐器,而更像是中国古典音乐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个桥梁并不靠他人搭建,而是靠彭静旋自己在波尔多、在抖音上创造。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她如古代仗剑走天涯的侠女,正以一己之力传播民乐之美。
为什么不能带一个中国乐器来演奏呢?
2017年秋天,大学毕业后的彭静旋到巴黎学语言为留学做准备。有一天她去奥赛博物馆,看到博物馆对面有一个乐队正在演奏。配置很简单,就一名手风琴手、一名萨克斯手、一名主唱,但场面却十分动人。阶梯上坐满了观看表演的人,马路边甚至还有一个法国老太太在自发地跳舞。
她当时就在想:为什么不能带一个中国乐器来演奏呢?
古筝不易携带,彭静旋去留学前把古筝留在了国内。她想集中精力学习和适应环境,而这也是她离开古筝最久的一段时间。
萌生街头演奏的想法后,直到第二年6月回国时,她开始想办法。古筝为木制,长途运输极易损坏,从就读大学的武汉飞往波尔多,最短也需要12个小时。彭静旋做了足足的功课,她先是把古筝琴码及琴弦全部卸下,然后将琴板包了整整四层,才将这个从初二起陪伴她十年的老朋友成功带到了法国。
2018年7月,彭静旋开始了她的“第一次演出”。那是下午三点,在波尔多大剧院的广场前。作为一处旅游景点,那里空旷安全、且通常聚集着大量游客。当天,她演奏了七八首具有中国元素的流行曲目,比如《青花瓷》和《大鱼》。
对于从小就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彭静旋来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表演。她感到紧张。“你在街头表演的话,未知性更大。前面都是外国人,也怕别人的猎奇心态。”那次她弹了40分钟,一轮曲目结束就离开了。
但也有不少行人被吸引,走上前来问她这是什么乐器。于是,从第二次开始她便打印了一张法文版的古筝宣传册,里面粗略地介绍了古筝是什么、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中国文化。
“古筝的魅力就在于它放在那里就很好看,长得就很美,它的声音也很美,是那种曲巷流水般的自然的声音。它的可塑性很强,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去演奏它。而且古筝是我们自己的传统乐器,不是某个朝代从外面流传进来的。”彭静旋说,因此,她想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古典民乐。
由心而出
2018年9月1日,彭静旋往抖音上传了第一条演奏的视频。起初,她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留学生活和很多难忘的时刻,“比如很多外国人的鼓掌与欢呼,以及他们喜悦和欣赏的表情,因为这段特殊经历对我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视频中,她穿着一条蓝底碎花连衣裙,在商店的落地窗前演奏《赛马》,这让她获得了25万点赞和超过4000条的评论。评论中有赞美,也有诋毁。
赞美的人觉得女孩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诋毁的人则觉得表演者接受观看者投币是一种自降身价的乞讨行为。遭人非议一度也让彭静旋的父母感到不适,彭静旋只好向他们解释:法国人有一种习惯,就是为艺术付费,因此他们愿意投钱其实是尊重音乐的表现。
那些关于“中国古筝”的正向评论给了她坚持的动力,因为从7岁开始学古筝时起,弹琴就是她的全部。
小时候,出于家人的希冀和“一种懵懂的自觉”,彭静旋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会走一条和艺术相关的道路。当时母亲带她去琴行,她看见古筝,就用手拨了几下,“很好听”。
这之后,学琴、考级、比赛、音乐会就构成了彭静旋的业余生活。她很有悟性,15岁那年,她从家乡湖南怀化前往湖北武汉进行专业的古筝学习,并在当年以全国专业第三的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属中学,而后顺利进入大学。
起茧子对弹古筝的人来说,是常事。高一期末考试时,彭静旋照例在布满茧子的指尖上绑好白色胶布,开始弹琴,弹完才发现胶布已经变成了红色,原来“因为冬天太冷,没有感觉,茧子里的血泡已经破掉,整个手上都是血”。
那时她每天都得练习古筝8小时,日复一日的练习使她的技艺逐渐精进,但因年龄太小,音乐里更深层次的内涵,她往往还无法领会。比如弹奏歌颂民族英雄岳飞家国大义的《临安遗恨》时,彭静旋总被老师批评是“没有感情的弹琴机器”。再后来,她自己远渡重洋、去国怀乡,这些曲子便更成为了她的某种陪伴与依恋,她对古筝和中国传统民乐的理解也加深了一分。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在抖音上,彭静旋迄今共发布过93条古筝弹奏视频,收到超过2600万个赞。她说一开始只是喜欢弹琴,想让大家认识她的音乐,后来坚持久了,才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
在街头演奏,她被问最多的问题就是“这是什么乐器,哪个国家的”,后来彭静旋索性用一张纸打印了拼音“guzheng”放在琴套上;在抖音视频的评论里,粉丝说的更多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传统民乐真好听”。这正是她希望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能在国外推广古筝,也能对国内观众传播古筝之美。
拍抖音的第2个月,她开始以一袭汉服的古典形象出现在视频里。这是评论留言里给彭静旋带来的灵感:这么多人来问,为什么不能让它的中国标签更明显一些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穿上了自己托朋友从国内买来的汉服——在此之前,她从未穿过此类服饰,对此也并不了解。
一袭红衣出现在街头时,惊艳了波尔多广场上的游客,不少法国人驻足聆听,然后在一曲结束后鼓掌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真美”。那条视频在抖音上获得了47.9万赞,有2.2万人评论,是她当时日常演奏视频中点赞最多的一次。
如果课业不太紧张,彭静旋每两周会在街头演奏一次,碰到公共假期,就增加为一周一次。练好曲子,前一天晚上准备好服装,第二天把需要的东西放进小推车。带上那架巨大的古筝,走十多分钟到轻轨站,中途换乘一次,下车,找到人流多又空旷的地方,在河边或是在街上,搭好琴架,调设备,开始演奏。
街头弹琴一年多后,驻足观看的人中已经有不少能认出古筝了。有一位听彭静旋表演过几次的听众,甚至能向别人简单介绍这种乐器了,彭静旋很是欣慰。录制视频时,也时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互动。经常弹完一首,她会发现前面有三四排小朋友正托腮看着自己,也有行人在阵阵掌声之后上前来询问能否试弹,一些街头摄影师拍了照片,还会特意洗出来或者发给她。
如果不是古筝太大,彭静旋还想去更多的地方演奏。一次,她和伙伴打算去瑞士,飞机托运的风险大,坐火车被查也麻烦,他们只好带着古筝坐十二三个小时的大巴,虽然辛苦,但彭静旋也乐在其中。她常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挂在嘴边,她说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自我激励。
有时她弹完一首,会看到听众里的华人已经泪流满面,有时她弹《枉凝眉》中那段经典,“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曲终,会有法国人说,这真是首悲伤的曲子。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