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到滇西南出差,路过一寨子,发现村民房顶都有葫芦造型的水塔,后来才明白,那儿是拉祜族人的居住地,葫芦是他们的图腾,拉祜族也被称作“葫芦里走出来的民族”。
葫芦科葫芦属植物果实差异很大,民间笼统称之为“葫芦”,古代称“壶”,《诗经·幽风》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庄子《逍遥游》中“魏王贻我大瓠之种”,其中的“瓠(hù)”,在上古也是葫芦的总称,大约到唐代,“瓠”渐渐开始仅指葫芦中长圆柱形的品种,即今天常见的“瓠子”或“瓠瓜”。
古代祭天时使用一种叫“匏爵”的酒器,“匏(páo)”为葫芦的一个变种,一些文献将二者等同。闻一多先生曾做过考证,认为人类的始祖伏羲(又叫包羲)和女娲(又叫女希),名字即由葫芦演化而来,前者的语音与“匏”类似,后者的“娲”在古代读作“瓜”。因此他认为,二者都是葫芦的化身。就连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也记载:“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
葫芦高产、生命力饱满,其果浑圆,形似孕育胎儿的母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类的繁衍。葫芦籽粒众多,让人想到“子孙兴旺”;加上葫芦形态优美,给人一种喜气祥和之感。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先民会对葫芦产生崇拜。
生命破壶而出,成长却离不开万物滋养。鲜嫩的葫芦果实和叶子是美味的菜蔬,做好佳肴再配美酒,这时可用葫芦杯,“酌之用匏”。酒足饭饱,再听听音乐,在古代,“匏”为八音之一,葫芦可作弦乐器或弹拨乐器的共鸣箱,还可做笙、竽等簧管乐器。早在汉代《礼乐志》里便有“葫芦笙”的记载,其经演进改造便是有名的乐器“葫芦丝”,一曲葫芦丝版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会将你的思绪瞬间带到神秘的彩云之南……
除了菜蔬、乐器,葫芦的另一功用便是从蒂处开口作水壶、酒壶或药壶,将其纵向一分为二剖开后还可做瓢。葫芦干壳中间穿一中空木棍,便成了点播种子的古老农具——“窍瓠”。忙完农事,可将葫芦系在腰间作舟,像庄子所述“浮于江湖”,岂不逍遥哉?
回到家中,要在屋内悬挂葫芦,因为葫芦和“福禄”谐音,民间有“厝内一粒瓠,家内才会富”的说法。葫芦还有驱邪逐鬼之功能,中国许多建筑尤其是道教建筑,常在屋脊等处放置陶质或瓷质葫芦作镇物。
破壶而生,伴壶而长,不知不觉到了婚嫁年龄。在我国滇南彝族,至今有“破壶成婚”的习俗:成亲之日,新郎的姑姑手持一葫芦掷破于新人面前,新郎新娘踏着葫芦碎片步入正堂。他们认为,葫芦象征着孕育胎儿的母腹,并把孕妇隆起的圆腹称为“圆葫芦”,结婚时砸破葫芦预示着子孙繁昌。
婚后生活安逸,肩上重担日增,一些人难免积劳成疾。“鉴形须明镜,疗疾须良医”,古时很多医生,特别是那些走街串巷的“摇铃郎中”,总把药装在葫芦里,尽管人们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那太上老君用过,济公携过,铁拐李带过的神奇葫芦,总能给人无尽的希望。慢慢地,“悬壶济世”成了对医者救人于病痛的最高赞誉。
生命是一趟曼妙的单向旅程,生活中的一切快乐和不快乐均源于此。旅行到达终点,我们再奔向哪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臆想。西方有天堂,佛家有极乐世界,中国传统道教也发展出“仙境”这样的虚幻空间。道教把葫芦视作一个小宇宙——“壶天”,仙人就居住在这“壶天”仙境,里面的时间与俗世不同,所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种神仙世界令李白也向往不已,他曾写下“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的诗句。
破壶而生——伴壶而长——破壶成婚——魂归壶天……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小小的葫芦给了我们多么大的慰藉和帮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我有一葫芦,说与谁人听?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