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集,看到一篇名叫《克鲁采奏鸣曲》的小说,脑子里立即蹦出贝多芬的同名奏鸣曲,依稀记得两者有点什么关系。连忙翻阅相关书籍,再次阅读托尔斯泰的这部中篇小说,找到答案。作曲家在文字著作中得到灵感从而写出旷世名作的不知凡几,而托尔斯泰从贝多芬的名曲中得到灵感,写出不世之作,要算个特例。贝多芬这首奏鸣曲不只让托尔斯泰得到创作灵感,而且还成为小说中推动剧情发展突变,主人翁从对妻子的隔阂到猜疑,再到嫉妒、愤怒,继而杀死妻子的催化剂。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十首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克鲁采奏鸣曲》是第九首,也是十首之中最有名,被演奏最多的一首。写成之后,贝多芬题献给了好友、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夫·克鲁采。本来是很可荣耀的事,可克鲁采并不买账,他不觉得这首曲子有多好,反而认为这首曲子不可理解,拒绝演奏。《克鲁采奏鸣曲》是一首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的室内乐,三个乐章。这首曲子之所以有名在于贝多芬打破了钢琴与其他乐器的二重奏里,钢琴一般是伴奏角色的惯例,曲子中小提琴与钢琴同等重要,不分主从,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竞争、角逐。
傅雷曾这样解读《克鲁采奏鸣曲》:“全曲的第一与第三乐章,不啻是钢琴与提琴的肉搏……在第三乐章争斗重新开始……钢琴与提琴一大段急流奔泻的对位,由钢琴的洪亮呼声结束……这是一场决斗,一场两种乐器的决斗,两种思想的决斗。”这正契合了贝多芬的创作初衷:“两种乐器既然难以调和,那就索性让他们冲突吧。看看在冲突斗争之下能够创造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何时听到了这首曲子已无从知晓。不过,他从中既听到了绵绵细语,又感受到了冲突和矛盾,由此想到了男女结婚之后隐藏在婚姻背后的种种问题。婚姻中的夫妻就像曲中的小提琴与钢琴,其实是在美丽幸福背后有博弈争斗。受此启发,他写下轰动一时的中篇小说《克鲁采奏鸣曲》。小说基本上是主人翁的自白。上流社会的波兹德内歇夫娶了美丽又弹得一手好钢琴的破落地主的女儿。婚后平庸的生活让夫妻都觉得厌倦,还在蜜月中波兹德内歇夫就开始腻味了,此后吵架成了家常便饭。他的“痛苦在于与妻子始终无法交流而只有像畜生一般的活动。”婚后八年两人相继生了5个孩子。后来,风度翩翩的青年音乐家特鲁哈切夫斯基闯进了他们的生活。为了排遣寂寞,妻子征得丈夫同意与这位拉小提琴的音乐家在家里给亲人开了一场音乐会。音乐会中二人联手奉献了贝多芬的《克鲁采奏鸣曲》,博得亲友热烈赞扬。
托尔斯泰借波兹德内歇夫之口说出他对这首奏鸣曲的种种感受:“哦!这首奏鸣曲真叫人惊心动魄,特别是其中的快板。……它(音乐)既不能使心灵高尚,也不能使心灵堕落,它只能使心灵冲动。……音乐一下子就使我进入作曲家的心灵世界。在心灵上我同他融成一体,并且跟着他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奏鸣曲给波兹德内歇夫“从未体验过的新的感情和新的希望。是的,那种感情和希望冲破了我原来的思想和生活。……整个晚上,我心情一直都很轻松愉快。我看到我妻子那天晚上的模样也是从未不曾有过的:演奏时眼睛闪闪发亮,表情庄重而深沉,演奏结束时又显得娇弱无力,脸上露出惹人爱怜的幸福微笑。”波兹德内歇夫本以为这《克鲁采奏鸣曲》唤起了他对妻子的新的感情,却不知是埋下了几天后杀妻的隐患。
第二天他公务离家,两天后接到妻子来信,谈及小提琴家来家与她交谈,本来对妻子有了新感情的他勃然大怒,匆匆中断公务返回莫斯科。火车上妻子与小提琴家在演奏时的目光传意、眉目留情让他妒火难灭,一脑子尽是妻子不忠,与小提琴家床笫之欢的幻象。回到家已是深夜,却发现妻子和那青年在客厅欢谈。嫉妒变成愤怒,盛怒之下用匕手杀死妻子。
一首本是反映两个不同乐器相互追逐争斗的曲子,竟然被托尔斯泰演绎成一部悲剧小说,这是贝多芬万万也想不到的。不过贝多芬也该为此欣慰,毕竟他的乐曲给了作家创作灵感,这可是前无古人的事情,有没有来者,很难说。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