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烟台音乐界的许多专业人士和不少的音乐爱好者,至今仍会清晰的记着2010年元月二日烟台大剧院的迎春音乐会。在那场名为“渤海制药·情深旋律新年音乐会”上,当时已在被誉为“世界最高音乐殿堂”的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研习钢琴表演的孙嘉言与世界著名小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薛伟先生联袂演绎经典乐章,孙嘉言激情为烟台的父老乡亲们演奏了原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和我国经典钢琴协奏曲《黄河》两个大型钢琴协奏曲。座无虚席的大剧院中,几乎所有前来欣赏的观众都被他精湛的技艺、特别是对乐曲精到的诠释和演绎而深为折服,并深为这位土生土长的烟台骄子,这位已在国际国内屡屡获奖、扬名海内外的世界一流青年钢琴演奏家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孙嘉言,就这样伴随着激越的旋律,走进了我市越来越多的家庭之中,成为越来越多的青年钢琴研习者心目中的成功偶像。人们关心着他的成长和发展,更关注着他的成就和事业前景。正是基于这一实际,当笔者得到孙嘉言在“2012年都柏林国际钢琴比赛”中折桂的喜人信息后,第一时间拨通了越洋电话,与远在纽约的嘉言做了约谈并分享了喜悦。
都柏林的一场音乐盛典
2012年5月15日晚,爱尔兰首府都柏林。装饰典雅的皇家音乐厅内座无虚席,2012都柏林国际钢琴大赛正在进行。此前,62名世界各地选手经过三轮角逐,只剩下四名选手参加决赛:美国的伯恩斯坦、俄罗斯的库兹亚诺夫、拉脱维亚的安德鲁斯和来自中国烟台的孙嘉言。
“来自中国的孙嘉言出生于山东烟台,他从6岁起开始练习钢琴。今晚他选择的曲目是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首曲子也是1988年都柏林钢琴比赛开始以来,被参赛者选择最多的曲子……”随着大赛解说员的介绍,21点15分,孙嘉言最后一个出场。
孙嘉言在满场热烈的掌声中沉稳落座,稍微调整一下琴凳,然后充满自信地向指挥点头致意。指挥棒落下,乐声响起,孙嘉言开始了他在这个世界瞩目的舞台上的表演。
都柏林国际钢琴比赛开始于1988年,经过多年成功运作,成为吸引全球的一项国际盛事,跻身世界最重要的五大钢琴赛事之列。之前九届比赛的获奖者都通过这个跳板,成就了高度成功的国际事业。今晚,在这个舞台上,孙嘉言与爱尔兰国立交响乐团合作,演奏的是评委和观众最为熟悉的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柴翁的乐曲时而疾如暴风骤雨、时而缓若涓涓泉水,对弹奏速度和技巧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扎实的基本功和对柴翁作品的深刻理解,使得孙嘉言驾驭这样宏大的曲子游刃有余,与乐团的配合,更是达到“浑然一体”的默契程度。孙嘉言对作品的演绎,紧紧扣住了评委和观众的心弦。第一乐章结束后,他小心地擦去琴键上的汗水,而第二乐章结束后,孙嘉言的脸上已经露出笑容。
比赛结束。满场掌声雷动。孙嘉言与爱尔兰国立交响乐团指挥詹姆斯凯文紧紧相拥,多次返场。出色的表现,折服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孙嘉言获得大赛第二名、与爱尔兰国立交响乐团最佳合作表现奖、抒情诗乐曲演奏奖三个奖项,成为设立赛事以来获此殊荣的亚洲第一人。当晚,爱尔兰总统迈克尔·希金斯为获奖选手们颁奖。诗人出身的总统,也被选手们抒情诗般的演奏深深打动。
独获本届比赛九大奖项中的三项,这个都柏林的夜晚,属于孙嘉言。、都柏林钢琴比赛是当今世界钢琴五大重要赛事之一,历届都柏林钢琴比赛获奖选手,都被纳入最富盛名的音乐团体的视野中,在伦敦、巴黎、纽约举行首演音乐会,明天世界级的舞台,仍然属于孙嘉言。
而更可期待的是,孙嘉言今年只有22岁。这个折桂国际舞台的青年钢琴诗人,来自中国烟台。
并非神童的钢琴学子
其实在2012都柏林国际钢琴大赛之前,孙嘉言已经取得连串的成功和荣誉:
2012年3月,在东京连续举办两场钢琴音乐会;
2011年夏季,在温哥华与加拿大国立交响乐团联袂举办钢琴专场音乐会;
2010年11月,在首届CCC多伦多国际钢琴比赛中夺魁;
2006年4月,在中央乐团建团50周年金色庆典的演出中,年仅16岁的孙嘉言担当钢琴独奏,是中国交响乐团建团以来邀请的年龄最小的钢琴演奏员;同年获“国际小肖邦钢琴大赛”大奖,被誉为“继郎朗和李云迪之后,中国又一位天才钢琴演奏家”……
国内大奖,国际大奖,这连串的荣誉,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孙嘉言是一位天生的钢琴神童,而实际上,孙嘉言只是来自平民家庭的一个普通钢琴学童。1990年,孙嘉言出生于烟台芝罘区。6岁时,因为父母的缘故,孙嘉言开始接触钢琴。最初只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的学习。
“每天两个小时对于启蒙阶段的孩子已经足够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根本不会去想自己要成为一个音乐家的,最多就是一种喜欢。很幸运没有像有些学钢琴的孩子那样,被父母逼着练,所以我的童年很充实,和同学一起玩、课外书、动画片、电视剧,只是在每天晚饭后练习两个小时。”孙嘉言这样回忆自己的学童生涯。
就这样,孙嘉言在宽松的环境中逐渐爱上了钢琴,11岁那年,在一次弹奏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时,他莫名地留下了眼泪。“直到现在我也没法用语言表达弹琴时流泪的原因,是音乐中的力量、张力让自己血脉膨胀。可以说我就从那时开窍了,从此后渐渐对自己弹奏的音乐都有了感情,并融入其中。”
音乐的感动和顿悟,来源于广博的生活积累。孙嘉言上小学时就酷爱看书,文学、数学、科普,甚至医学类的《本草纲目》、《人体解剖学》,都被当时才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嘉言翻阅了好几遍。
“傅聪在上海音乐学院讲学时说过,贾宝玉加孙悟空就是莫扎特。我小学时就熟读四大名著,所以当我听到这句话时马上就可以理解。因为莫扎特的音乐讲的是爱,总是那么温柔的,对什么都同情,这一点就像贾宝玉。同时莫扎特音乐又是千变万化的,往往给一个主题就可马上编出一段音乐剧,就如千变万化的孙悟空。这些也正是一代钢琴大师在吸收了大量文化的基础上做出的最精辟的比喻。”孙嘉言在家乡媒体的一次采访中这样回忆。
2003年, 13岁的孙嘉言以全优生被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师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科主任张晋教授学习钢琴演奏。从此,他开始不断攀枝折桂,以骄人的成绩一次次向世人展示他在音乐上的过人实力:2004年5月,获得在希腊举办的第一届“塞勒”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11月获得中央音乐学院“第十三届傅成贤纪念奖学金”;2005年8月,获得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青年演奏家大赛一等奖”……
2006年,纽约曼哈顿。孙嘉言与3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钢琴演奏高手角逐,最终以第二名的骄人成绩,进入世界最高音乐殿堂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专业本科深造,成为该校当年招收的十名幸运儿中的一员。出国深造,为孙嘉言打开了新的视野。几年之中,他先后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林肯音乐厅等举办数次个人音乐会。据最新消息,2012年,孙嘉言已经圆满完成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表演本科专业,同时考取了美国耶鲁大学和茱莉亚音乐学院两校全额奖学金的硕士研究生,并决定留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卡布林斯基继续深造。
未来的舞台,又为孙嘉言铺上了一层更高的台阶。
对家乡父老的殷殷亲情
三次在家乡举办钢琴音乐会,首次在故乡的舞台上使用价值百万的名琴。作为土生土长的烟台人,孙嘉言因为在钢琴演奏上的骄人成绩,成为烟台人的骄傲。而孙嘉言对家乡父老的感恩之心,也时时溢于言表。都柏林获奖之后,孙嘉言通过电话连线与家乡父老取得联系:
“从我第一次触摸琴键算起,我就无时无刻不在老师的教诲、父母的培育和父老乡亲的关爱之中生活着。特别是在我学业、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无论是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还是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是家乡的企业家伸出大爱之手,像烟台冠辉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的王文武总经理、烟台九州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常勇总经理等,都多次给予了我无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对于来自家乡的温暖,嘉言我没齿不忘。事业越是成功,我越是能清晰地记住我从家乡走出的每一小步,越是要怀揣感恩之心不断回报……”
一路走来,孙嘉言的琴声征服了世界,更感动了家乡。家乡的企业家们多次为孙嘉言的音乐会提供无偿赞助和各种支持,烟台的文化、传媒部门及时进行新闻发布和即时报道,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活跃了烟台的城市文化氛围。这里培养了很多孙嘉言的“粉丝”和知音,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这位烟台音乐骄子的最新动态,期待着他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孙嘉言说:“音乐对我就是生命,我不能想象做别的工作。参加比赛让我有更多机会为公众演出,及与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交流。我是为社会及世界而活,要以音乐的力量让人们认识生命的意义。”
年轻的钢琴演奏家孙嘉言,已经从烟台走向世界;
世界的青年钢琴诗人孙嘉言,还将谱写更加美好的理想之歌!
在约谈结束时,嘉言再三与我相托,请代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致意问候,祝家乡年丰日强,人民幸福安康。如果筹备成行的话,他将于年内携世界著名乐团—德国广播交响乐团再回家乡感恩回报。
这无疑又是一个喜讯,让我们期待再次分享嘉言带给我们的音乐盛宴吧。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