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9月22日,第二届成都杨通六国际小提琴大赛在四川音乐学院拉开帷幕。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者、年过七旬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以“终生评委主席”的身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一起走进赛场。比赛之余,她还走进成都市青少年宫,为“百人小提琴大师赛”助阵,为获奖的成都琴童颁发其签名的“未来证书”。
比赛间隙,记者专访了俞丽拿。她说,50多年前,她因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走红;现在,只想让音乐梦想代代相传。
实验改编民族器乐曲
天府周末:您是怎样和小提琴结缘的?
俞丽拿:学小提琴之前,我的专业是钢琴。但考上海音乐学院的时候,老师却认为我的手指比较纤细,更适合拉小提琴,所以我就被分配到小提琴专业去了。
那时,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对于国人来说还十分陌生。每次演出,我们选的都是外国最经典的小提琴曲目,但和听众之间仍然有距离。比起声乐系的同学唱完后观众大喊“再来一个”的热情,我有强烈的挫败感。有400多年历史的小提琴,传到中国不受欢迎,乐器本身并没有责任,而是我们没有赋予它一个可以说“中国话”的功能。所以,后来我和同学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开始了民族器乐曲的改编实验,《二泉映月》、《旱天雷》等都被改成了小提琴曲。也正是因为这些曲子,才让中国人接受了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
天府周末:用小提琴演奏《梁祝》的创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俞丽拿:《梁祝》是上海音乐学院向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曲目。1958年冬天,我就和作曲系的陈钢、小提琴进修班的何占豪等人一起创作这份珍贵的献礼音乐。
天府周末:小提琴协奏曲《梁祝》1959年首演后,听惯了民乐《梁祝》的听众当时有何反应?
俞丽拿:第一次演出之前,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作品能不能被中国听众接受。演的时候,我非常专注,也没时间多观察听众的反应。我记得乐曲在结尾部分声音很轻,拉完最后一部分,整个剧院一下子安静下来。我当时紧张极了,可是过了几秒钟,台下突然传来暴风雨般的掌声。我们谢完幕,台下还是掌声不断。由于没有安排返场乐曲,我就把《梁祝》再拉了一次。所以后来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梁祝》首演是50分钟,后来变成了20多分钟?其实那次是拉了两次。
周总理是伟大的知音
天府周末:您曾说过,周恩来总理是您的一位伟大的知音。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俞丽拿:《梁祝》首演之后,就在全国引起轰动,所以那段时期,周总理只要陪同外宾来上海,在晚会上总会点这首曲子,这也使得我遇到了周总理这位伟大的知音。
那个时候,老百姓对小提琴的接受程度远不如现在。有一次,我就问总理,我们的小提琴怎样才能让中国听众听懂?他当时就鼓励道,你们年轻人,有志气,想做什么一定能做到。一年后,我在一场根据民乐曲子改编为小提琴齐奏的音乐会上再次遇到周总理,他说,俞丽拿,你看你们现在这样演奏不就很好吗,老百姓能慢慢接受了。我实在没想到,日理万机的总理在一年后能记得我当时提出的一个小问题。
天府周末:周总理曾经对《梁祝》提出过什么建议?
俞丽拿:有啊!这其中还有个我隐藏了很多年的一个小秘密呢。有一次总理听完演奏后问我,能否把《梁祝》改短一点?当时我就想,《梁祝》有一定的曲式,已是定了型的作品,思忖再三,觉得拉熟了的《梁祝》不能再改。那晚回到家我一直忐忑难安,思考一夜之后,我还是决定先不把周总理的意见传达给陈钢和何占豪。几个月后,总理又带着外宾来听《梁祝》。演出结束后,总理对我说,小俞,你们没改嘛,《梁祝》还是那么长。我当时有点紧张,可是总理沉吟了一下,又笑着挥了挥手,大声说:“我不能苛求艺术家,能不能改,由你们自己决定吧。”看到总理的笑容,我这才放下心来。总理对艺术家的尊重,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我也深切感悟到总理给我的一个启示: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坚持吧。
学习乐器切忌功利
天府周末:现在学习乐器已经成为一种热潮。作为一名小提琴教育家,您最看重学生什么?
俞丽拿:我70岁的时候开了告别音乐会,之后再也没有登台演出过。但是现在我依然还在带学生,学生的跨度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一直到研究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对一教学,教书育人对我来说是终生的坚持。我对学生就像对我的孩子一样,最看重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我希望学习乐器这件事让他们感觉是快乐的。学生的天赋不同,作为老师,我最大的成就就是让学生所有的才能在我的调教下都能发挥到极致。
学习乐器本来是件好事,所以家长们切忌让它变得功利,尤其不要把考级、升学等事情强加在学生头上。
天府周末:您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艺术基金—“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
俞丽拿:是的。那是1992年,我一个11岁的学生被选中参加“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但是我们却为了路费吃尽苦头。在准备比赛的5个月中,我不但要指导他练琴,还要四处筹款。最后他获得二等奖和“最年轻选手奖”。当他登上领奖台的时候,我跑到后台大哭一场,我觉得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太不容易了。当时我就想,如果人人都愿意为小提琴教育做一点贡献的话,那么我的同事们就不用那么辛苦,可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教育上。所以我觉得应该成立一个基金,用于支持小提琴教育的发展。虽然20年过去了,基金的款额一直不宽裕,但是我还是坚持在能力范围内每年邀请世界知名的音乐家来学校给学生讲课,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和顶尖的艺术家交流。
天府周末:成都学习小提琴的人数众多,因此有小提琴“第四城”之称。现在“杨通六国际小提琴大赛”落户成都,更是让成都成为继青岛之后,我国第二个举办国际小提琴赛事的城市。您对此怎么看?
俞丽拿:国际小提琴大赛能在成都举办,肯定对四川的小提琴艺术发展有很大帮助。学生和老师们都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选手及专家们近距离接触,本地的学生可以找到差距,也可以激励自己进步。同时,大赛也是开放的,市民可以免费进入赛场观赏,比赛结束后,组委会还会派出四川音乐学院的师生作为文化志愿者赴成都各小学义务演出1200场。这样一来,小提琴的欣赏和普及将会在最近一段时间“弥漫”成都,这对整个城市艺术氛围的打造将会有很大促进。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站:https://www.chinayq.com/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