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古 琴 > 正文

唐健垣:于琴弦间追寻心灵的宁静

2009年07月28日    来源:    

    古琴,也称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它就是已盛行的乐器,流传至今已有3000余年。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而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更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并终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

    如今的都市,忙碌与浮躁几乎无处不在。但偶然的机会,听到正大清雅的古琴鸣响在书斋、茶座,且颇多“闻弦音而知雅意”的追捧者时,我们难免有些诧异——在日渐喧嚣的当下,对于心灵宁静的皈依总是让人心生好奇——古琴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它的传承人有怎样的故事?它的未来又有怎样的命运?带着诸多疑问,在琴友的指引下,我们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多年来穿梭深港两地,为弘扬古琴艺术执着探究的著名中乐学者唐健垣老人,听他讲述琴弦上的人生故事。

一曲佳音缘定终生

    1946年,唐健垣出生在广东南海,2岁时,随父母到香港。唐健垣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中学时他就开始研究甲骨文,经常独自一人跑到大学教授的家中请教。谈到与古琴的结缘,唐健垣说,读中学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在电台的音乐节目听到了七弦琴,也就是古琴的演奏。“当时我对古琴还是一无所知,可曲子结束了,我竟然还沉浸在缥缈的音符中,心如止水,仿佛远离了喧嚣和繁华,根根轻弦发出声声叹息,就像有一声问候穿越时光来到了面前,一种古老的意味涌上心头。”唐健垣回味说。

    当天晚上,备受震撼的唐健垣就下定决心要学习古琴,为此他把午餐的钱省下来准备拜师学艺。可是天不遂人愿,等他有了一定的积蓄时,却苦于找不到一个会弹古琴的老师,“当时先不说弹得好不好,香港台湾会弹的人加起来也不到100位。”经多方打探也没有结果,他不得不将学琴的念头暂时搁下。

    中学五年级的时候,他有幸认识了国学大师饶宗颐。一番交谈后,饶先生对面前的这个年轻人赞不绝口。当唐健垣向饶先生请教古琴的问题时,饶先生顿时对这位年轻人产生了兴趣,沉默片刻说:“我家有5张明朝的古琴,还有一些明朝的琴谱,今天半夜来我家听琴吧。”唐健垣当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不容易等到了半夜,他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饶先生家中。几首曲子之后,唐健垣才醒过神来,立刻提出拜师的想法,可是饶先生因为工作繁忙并没有答应。但他有幸从饶先生那里借得一张古琴,苦苦练习钻研,终于有了一些心得。

师从大师心有灵犀

    1967年,唐健垣中学毕业来到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但是他并没有忘记古琴,平时聊天,他都向朋友打听着古琴老师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他的第一位古琴老师——吴宗汉先生。

    吴宗汉先生是梅庵派的代表人物,1965年来到台北一所高中教国文,因为他的古琴造诣,他被台湾艺术专科学校聘为古琴老师。当唐健垣提着礼物拜师时,却遭到了拒绝。唐健垣并没有灰心,他看到旁边有一把古筝,提出弹奏一曲之后由老师再来决定是否接收。一曲之后,吴先生改变主意收下了这个徒弟。

    得到吴先生的指点,加上悟性好、肯钻研,唐健垣的琴艺突飞猛进,不久他就成为了吴先生的得意门生。平时在吴先生忙时,他就代为指导师弟师妹。“我在台湾求学期间,事实上已能设帐授徒,赚取生活费。我当年买下的第一把古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竹鹤琴,就是用教琴所得买的。”

    唐健垣的第二位老师是山林派孙毓芹先生。当时孙先生刚从北京来到台北,吴先生并不介意自己的学生另投师门,相反通过唐健垣的引荐,两位先生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唐健垣回忆说:“跟孙先生主要学的是制琴的手艺。”

    唐健垣告诉记者,好的古琴有“轻若羽,重如铁”之称谓。轻若羽的古琴是桐木材质的,重若铁的一般是杉木制作的。一般古琴是面桐底梓,也就是上板是梧桐木,下板是梓木,外表的油漆应该是由生漆和鹿角灰混合而成,要在表层涂抹十几层,但是厚度仅有一个铜板那么厚,达到气鸣、弦振、板振和漆振。“一张好的古琴跟琴人之间靠的是缘分,正所谓‘有德者居之’。所以无论古今,名琴往往最终都在大雅正德之士手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2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