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失传老乐器“复活”中断百余年的皇家祭日大典

2011年03月17日    来源:北青网    

  ■敔的外形是一只色彩鲜艳的伏虎,演奏原理是用一根竹条刮奏虎背上的竹片,表示乐曲的终结

  中断百余年的皇家祭日典仪今年春分将在日坛公园举行———

  今年春分,中断百余年的皇家祭日典仪将在日坛公园举行,这意味着,京城“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动,已全部复原重现。目前,64名祭祀典仪乐曲演奏员正在朝阳文化馆加紧排练,篪、埙、柷、敔,这些早已在当今音乐形式中消失了的乐器,走出史料得以“复活”。

  ■失传雅乐乐器

  百余年后重鸣

  采访人员来到祭祀音乐的排练现场,具有上百年历史的16种传统乐器齐声而鸣,立刻制造出神圣庄重的气场。但当代人习惯了欣赏轻巧多变的音乐,除了对这种四平八稳的曲子感到陌生外,单一的音调和缓慢的节奏难免令人感觉枯燥沉闷。“现代人听不出门道了。”此次祭祀音乐编排的负责人、一直致力于清代宫廷雅乐研究的黄海涛告诉记者,首先认清这16种乐器就是一门学问。

  他介绍说,祭日的音乐是雅乐,又称“八音乐”,用金、石、丝、竹、土、木、匏、革等八种材料制成的16种乐器所演奏的音乐。记者在排练现场看到,乐器中规模最大的是约有一层楼高的编钟、编磬,个头最小的是一手可握的埙。上宽下窄像方形木箱的叫柷,用木棒相撞表示乐曲即将起始。造型最为“另类”的当属敔,外形是一只色彩鲜艳的伏虎,演奏原理是用一根竹条刮奏虎背上的竹片,表示乐曲的终结。

  ■演奏技法已失传

  乐手初试不从容

  据了解,此次祭日活动使用的64件乐器全部是专门定制。主办方朝阳文化馆项目负责人何琳介绍,虽然部分乐器已经失传,但尺寸、颜色在文献资料上都有记载,后工作人员又专门到天坛的神乐署学习,观摩了一些文物原件,尽量让祭日活动做到“原汁原味”。

  黄海涛说,演奏的曲子从乾隆时期的文献纪录《律吕正义后编》中而来。每位演奏者都拿到了一本乐谱,但把古代的乐谱变成五线谱需要“翻译”,很多演奏者也是第一次接触雅乐。乐队的负责人王援朝说,雅乐的曲调变化少,一字一音,演奏简单,这些对于各个音乐院团的退休演奏员来说难度不大。

  但记者发现,有些演奏员拿到这些“稀罕”乐器,也一下没了平时的从容劲儿。“这个外形类似笛子的乐器叫篪,可吹奏的手法和笛子却不同。”吹了几十年笛子的一位老演奏员刚拿到篪的时候,趁着休息的时间赶紧练习,可音准、熟练程度都差了不少,“吹篪和笛子最大的区别在右手上,持乐器的方向相反,指法还不太习惯”。而瑟的演奏技法已经失传,演奏者只能按照古筝的奏法演奏。

  ■还原历史尽力而为

  有章可循不敢创新

  “文字只能记录形状、颜色,但无法记录声音,到底能把100多年前的音乐复原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好。”黄海涛说,曲子的调式是困扰创作团队的一大难题。根据史料记载,日坛祭祀的雅乐使用古代音乐十二律“太簇”为“宫”,转化为现代音乐,就意味着曲子的调式为升F调。这种调式在现在的民乐中很少用到,演奏曲子的难度很大,最后经过变通,在个别段落升半个音,使用G调。

  除了音乐,祭祀活动在舞蹈、礼仪表演、服装、乐器、道具制作上都力求到位,包括入场演奏者统一左手持乐器这样的小细节。“在规矩面前,我们不敢有任何创意,但一些无从考究之处让人很‘纠结’。”她举例说,史料中只记录了皇帝祭祀时所穿龙袍的颜色,但穿什么颜色的鞋却没有依据。为此,主创们专门请教了故宫博物院80多岁的清代礼乐专家万依,老人在认真负责地查阅了史料之后,发现确实没有记载,“最后专家建议我们使用黑色”。

  此外,祭祀活动的另一部分——舞蹈也正在加紧排练。舞生团队由64名演员组成,以八佾队形排列,分为“初献、亚献、终献”三个乐段,每段28个舞蹈动作,三段共84个舞蹈动作。初献是武功舞,左右执干、右手执戚,亚献和终献是文德舞,左右执羽、右手执籥。“舞”的动作也并不能和当代人熟悉的舞蹈形式来比较,动作缓慢的程度好像在摆造型。

  新闻链接

  到场市民也需行礼 不是观众而是参与者

  “天坛恢复祭祀活动的资料依据多、文物多,相比之下,日坛是‘零起步’。” 朝阳文化馆项目负责人何琳说,其实,恢复祭日典仪是朝阳区文化部门20年前就有的梦想。去年6月,恢复祭日典仪再次提上议程。此次日坛公园的祭日表演基本按照“清代祭日大典”。

  朝阳区文化馆副馆长张馨元介绍,“祭日典仪”表演共两场,分别为3月20日上午和21日春分当天上午,整个祭祀典仪将持续1个小时左右,根据清乾隆年间文献记载,分成卤簿仪仗、乐舞和祭坛礼仪三个部分。每天将有480名市民有机会免费入场。

  “在封建王朝,并不允许百姓观看皇家祭日大典。我们希望到场的市民也不是观众身份,而是以严肃庄重的心情成为祭祀仪式的全程参与者,是典仪的一部分。”她透露,为了体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大典上将现场教授大家参拜太阳的拜礼,体现对生活的美好企盼。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