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里·佩拉西亚(Murray Perahia),1947年生,美国钢琴家。他被誉为当代最为抒情的钢琴诗人,尤其擅长演奏浪漫乐派作曲家舒曼、门德尔松、肖邦和格里格等人的作品。
时隔三年,佩拉西亚(Perahia)又来到国家大剧院。他仍然挂着一脸腼腆笑容,像小朋友那样老老实实地微微躬身,再开始演奏。他曾说,只有现场音乐会才能揭示作品的真面目。这话大有道理,临场的偶然性常常带来头脑风暴般的思如泉涌。果不其然,佩拉西亚的独奏带给我相当的冲击,尽管是从失望开始。
曲目安排非常有挑战性,上半场“3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当家,下半场舒曼、肖邦做客。巴赫为键盘乐器写了12首组曲,加上4首乐队组曲、6首小提琴组曲和6首大提琴组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体系。“组曲”本意来自舞蹈,所以每首组曲都由一个个舞曲标题做结构。就巴赫键盘组曲而言,像极了跨栏比赛,要求双手像双腿那样配合协调地跨越每个小节线,一旦节奏被打乱,就溃不成军;而贝多芬、勃拉姆斯则是障碍赛,难度不等,总有喘息的地方。同比地看,舒曼、肖邦相对属于无障碍中短跑,关键是如何分配体力,灵活性较大。佩拉西亚的法国组曲第5首显然采取了迂回方式,过多的自由处理经常“踢倒”音符序列,自乱阵脚。到最后一段吉格舞曲,几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冲刺,他倒弹得忘情,无论多么磕磕碰碰,居然奔跑重心毫不受影响,照样奏得风生水起。我虽然不尽满意,但不服不行。
贝多芬的27奏鸣曲只有两个乐章,说是前后对比,实则平沙落雁。佩拉西亚的情绪颇为激动,他给予了触键轰鸣般的力度。其实贝多芬的温柔从来也不示弱,这跟作曲家宏大的理想有关,所以第一乐章的“理性与感性之争”未免夸张,到第二乐章“与情人的对话”有失分寸。勃拉姆斯则不同,其情怀确实不乏伤感,尽管佩拉西亚力度不减,却恰到好处。4首编号119的晚期小品,从心痛、安慰、甜蜜到抱负,强弱拉开的空当呈现了一个自律甚严、柔肠百转的勃拉姆斯。想起钢琴家曾言,如果时光倒流,第一个想见的音乐家希望是勃拉姆斯。或许17岁就开始弃师自学的佩拉西亚,同样难忘那种自我实现的煎熬与孤独吧。
下半场的舒曼童年情景和肖邦前奏曲、玛祖卡、谐谑曲,是佩拉西亚的轻车熟路。《童年情景》末尾《诗人之话》潇洒之极,音色漂亮得声如翡翠,全是长线条漂浮在空气中,忍不住都想摘下来。肖邦演绎得略为保守,前奏曲和玛祖卡刻意让节奏的附点音符突出颗粒感,显得很有生气;谐谑曲大范围地调度追求色块转换而非精巧。最后加演的舒伯特即兴曲和肖邦前奏曲,完全是速度与激情的音流过电。
这样一场音乐会听完,似乎失望与满足只是一种暂时的情绪,收获更多的是作品有了新的角度。正如佩拉西亚所说:“当我多次弹奏同一作品时,我觉得自己仿佛离它越来越近。通过在不同场合弹奏同一部作品,你可以更加完善对该作品的想象,从而能够把握到乐曲的本质以及你自己情感的本质。”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