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像大提琴,仔细一看却又不同——大提琴琴身弧度圆润,而它却棱角分明,这是什么乐器?11月2日,一场名为“蜀韵”的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奏响,一批改良民族乐器闪亮登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视听盛宴。
这场音乐会由四川音乐学院民族交响乐团担纲演出,使用的改良民族乐器均是川音近年研制出来的。
民族低音拉忽雷:我不是大提琴
“它叫民族低音拉忽雷,它还有个样子和它差不多的‘兄弟’,叫倍低音拉忽雷。”四川音乐学院乐器研究所陈泽教授告诉记者,这个貌似大提琴的乐器,是由川音研制出来的一种不折不扣的民族低音乐器。
由于中国民族乐器中,没有低音弓弦乐器,因此我国的民族乐队一直使用国外交响乐队中的大提琴、倍低音提琴。“这就是为什么观众疑惑:民族音乐会怎么经常有大提琴的身影?”陈泽说,这些西洋乐器的使用,无论在外观形制上,还是在音响融合性上,都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民族乐队中低音拉弦乐声部的中国特色问题。
怎样研制出我们自己的低音乐器?2001年,研制课题落到陈泽肩上。他带领课题组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终于发现一种外观形象与琴体长度接近大提琴的“忽雷”和“火不思”,它们是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民族乐器,最早是弹拨乐器,后来逐渐演变成弓弦乐器。陈泽他们把这两种乐器的外观造型综合取之而成为现在的整体形象,取名叫“拉忽雷”。
“我们借鉴了大提琴的一些东西,比如有效弦长、面板长度、指板及码桥、音柱、低音梁等非常科学的声学结构及关键数据。”陈泽表示,此外还使用了新技术,成功地将大提琴的单腔共鸣结构改成了复合共鸣结构,使得音色更加优美动听。
二胡:我要“唱”得更响亮
记者还在川音看到了其他几种改良乐器,如大家熟悉的二胡等。“拉忽雷弥补了低音拉弦乐器的欠缺,改良后的二胡则要解决‘唱’不了高音的问题。”陈泽告诉记者,传统二胡在拉到高把位时音量衰减得厉害,根本听不清楚,在管弦乐朝着交响化发展的今天,与整个乐队的融合度就变差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泽在琴筒侧板里面粘上了一层纵向竹簧材料,同时又在琴筒里装上了复合共鸣管。“在加入了这两项专利技术之后,二胡的中、低音区谐波丰富,听感丰满圆润,与传统音色极为接近,而高音区的谐波数量减少,又比传统音色更为明亮。”
其实,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乐器的改革史。川音科研处处长贾路红告诉记者,改进并不是颠覆,只是针对乐器原有不足进行适度调整。“一方面,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吹管、弹拨、打击还是拉弦乐器,都是经过了改进演变才使得其表现力越来越好;另一方面,现在的作曲家多半都是学西洋音乐出身,他们新创作的民乐难免会用上一些新技法,有些演奏传统乐器难以胜任,必须改进。”
“在古代,传统民乐往往在小范围内演奏,小组合的形式也就够了,对音量要求也不高,而随着民族音乐交响化需求的增大,传统民族乐器也已到了必须与时俱进的时候了。”陈泽说。
记者了解,目前这些改良乐器已在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省曲艺团等演出团体使用,反响不错。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