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农民免费组织并参与演出丰富乡村生活

2012年02月13日    来源:北青网    

农民免费组织并参与演出丰富乡村生活

  神州乐器网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国乡村文化的现状如何?富裕起来的农民以及进城务工农民的文化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繁荣乡村文化面临哪些困难?乡村文化可否形成产业?可否在满足父老乡亲精神需求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本版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春节已过,山东省惠民县的许多乡村依然飘荡着欢乐的气息。
  
  几件简单的乐器,一群爱好唱歌跳舞的农民,组成了一支支“庄户剧团”。无论是在村民的庭院里,还是在乡镇会演的舞台上,他们或弹或唱,为自己的乡亲送上一道道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化“大餐”。
  
  “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好了,农民文化需求也迫切,别看我们只是乡村剧团的水平,可就算是唱跑调,乡亲们也照样乐意听,要的就是个气氛。”姜楼京剧协会党支书曹曰峰说。
  
  乐
  
  自编自演,既是观众也是“角”
  
  每逢农闲,都是桑落墅镇桑家村村民张海河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只要京胡声响,从十里八乡赶来的乡亲们就把偌大的客厅坐个满满当当。正月十六这天,张家兄弟五个连同几个儿媳轮番上台,有的报幕,有的奏乐,有的唱歌,把快乐的气氛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平时就喜欢听个戏,原来没地方去啊,现在不光有了地方,而且做伴的人多,又热闹又开心。”59岁的朱宝坤是邻近的单家村人,几乎每天都会来。
  
  刚刚表演完节目,张海河马上接过了话茬。“我们固定的有七八个人,平时就爱吼两嗓子,乐器也都是凑的,利用节假日搞些活动,也不是为了挣钱,每次都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自己也能图个乐。”
  
  在何坊镇大由村,退休教师由东焕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并命名为“红歌艺术团”。平日里,十几位团员就在由东焕的家里排练。一有演出任务,团员们或者步行,或者骑电动车,纷纷赶到现场集合开演。
  
  “这两年村里结婚的多,都是我们去唱的,有时候是人家请,有时候是不请自去,偶尔也会到小学给孩子们演,反响还不错。”由东焕计划着,等到天气再暖点,就到镇上的敬老院去演上一场,让老人们也开心开心。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群众期盼文化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在惠民县,尤其是逢年过节,或者有婚丧嫁娶的事儿,家家户户都喜欢请些“庄户剧团”来热闹热闹。
  
  “要是没这些活动,也就是凑在一块打牌、打麻将,或者是喝酒,一不小心就成了赌博,有时还会闹矛盾。”桑落墅镇闫家村村民闫洪峰觉得,虽然现在家家都有电视,但是“光看电视也絮烦,还是乡亲们凑到一块唱唱更乐呵”。
  
  忧
  
  设备简陋,活动场所难觅
  
  铜锣、皮鼓、京胡,再加一套廉价的音响设备,几乎是大部分“庄户剧团”的全部家当。由于缺乏资金,团员们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自己制作和修理乐器。至于演出的服装,也是五花八门,更不用说上妆了。
  
  “条件是差了点,但是我们也不觉得有多苦,主要还是因为有这个爱好。”剧团成立之初,由东焕一个人就掏了3000多元钱。“我们都是免费演出,也有过意不去的乡亲会给点钱,基本上就是用来添置点乐器。”
  
  相对而言,姜楼京剧协会的条件要好得多。2003年,5个当地的私营老板因为爱好京剧,一起投资2万多元成立了团体,而且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如今,协会已经拥有30多名会员,一年演出80多场,影响已经远远超越惠民县,并多次在滨州市的舞台上夺得奖项。
  
  作为发起人之一,马本林和几个同伴始终热衷于协会的建设。“我们给每位会员都置办了夏装和冬装,演出时统一服装和阵容,一年到头所有的花销,都是我们几个人出钱来凑,多亏了经济条件好一些。”
  
  不过,像姜楼京剧协会这样的毕竟还是少数。由于多数“庄户剧团”的发起者和参与者都是普通农民,再加上演出基本上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自身财力非常有限。而且,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也相对滞后,很多村庄都缺乏可供剧团排练或演出的场地。
  
  何坊镇宣传委员蒋洪菊说,这几年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像电影每月能放映一场,农家书屋也在建设之中,但仍然难以满足农民迫切的文化需求。“全镇百十个村,有像模像样剧团的也就十来个,而且乡镇财力也很有限,不可能对他们进行大规模的扶持,主要还是以引导为主。”
  
  盼
  
  农民自办文化,还得扶一把
  
  在桑家村,44岁的殷淑荣一直喜欢唱歌跳舞。不久前,她刚刚参加了惠民县开展的“我要上春晚”节目选拔赛,而这也是她在“庄户剧团”坚持演出的成果。“村里像我们这样爱唱爱跳的人很多,以前没有这个氛围,要是过分表现还会让村里人笑话。现在好了,我也能正式登台唱歌了。”
  
  据粗略统计,整个惠民县目前已经成立了110多家“庄户剧团”。昔日只能守在电视机前当观众的农民,也因此成了乡村大舞台上的“主角”。虽然“庄户剧团”的水准与专业艺术团体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它们常年活跃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常适应农民群众的“口味”,搅动着一度沉寂的农村文化氛围。
  
  “现在都说年味淡,其实就是文化氛围淡了,这些年农民都一门心思地挣钱,村里除了老人孩子,哪还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文化活动的事儿。”姜楼镇文化站站长高立国认为,农民不是不喜欢文化,关键是要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来参与、来享受。
  
  对于这样的看法,曹曰峰也非常赞同。上世纪70年代,他曾经在公社文化站从事过10年的文化工作。今昔对比,感受非常深刻。“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可缺少的就是一个‘好事’的人。就说扭秧歌吧,动不动就得几十号人,总得管个吃饭啥的吧,现在不是说没这个条件,而是没人愿意张罗,谁都不愿操这个心。”
  
  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这些自发组织起来的“庄户剧团”,骨干力量主要是年龄相对较大、家庭没有太多负担的老年人。另外,剧团所面对的观众,也大多是在农村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山东省委讲师团基础理论教研室讲师亓胜林认为,农村文化的繁荣既需要城市送文化下乡,更需要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目前农村年轻人大量外出,老人儿童居多,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积极扶植这些农民自发成立的‘庄户剧团’,对于满足农村留守人员的文化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陈静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