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拉弦唱曲的盲人,总能让人和“盲人阿炳”以及老北京的茶馆联系在一起。在大连有这样一位80岁的盲人,50多年前他从北京来到大连,在传统民俗艺术并不浓厚的海滨城市扎了根,并且又收获了一份美满的爱情,他叫刘利生。如今和老伴的晚年生活幸福而又丰富多彩,近日记者走近了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曲艺艺人。
生来眼疾却对曲艺天生敏感
刘利生是北京人,1933年,他刚出生的第三天就被发现有眼疾,上天虽然夺去了他看世界的能力,却使他对音乐极为敏感。凭借听留声机,刘利生学会了拉二胡以及弹奏日本人发明的大正琴。
看刘利生在曲艺方面颇有天分,经人引荐,1949年他正式拜中央广播说唱团弦师胡宝军为师,学习曲艺。学会乐理后,很多乐器他都无师自通。1952年刘利生成为北京盲艺人学习班的一员,正是在此学习的文化课,使他成为一位博学之人,不仅能自编曲词,还能做藏头诗。在做学员期间,刘利生也成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二台的见习演员,每天进行半个小时的单弦弹唱。1960年,从中国盲人训练班毕业后,刘利生被分配到当时的旅大盲人曲艺团做编导兼职演员,自此大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艺团解散曲艺表演却一生未断
文革开始后,艺术团解散,18个盲艺人被分配到大连标准件厂工作。“领导觉得我们把曲艺扔了可惜,在厂里组成了艺术小队为工人表演。”刘利生说,直到1993年退休,刘利生和他的团友们都没有把曲艺艺术中断。
18个团友各有各的故事,他们和刘利生一样都是盲人,都热爱曲艺艺术。退休后他们中有人回了老家,有人去世,如今剩下的6人都是昆明街道武昌社区盲人艺术团的骨干。他们时常到养老院、教养院等地方去义务演出,在丰富了自己晚年生活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了乐趣。
曲艺做媒他又获得了一份爱情
刘利生和刘凤琴是半路夫妻,两人已结婚十年。刘凤琴是退休教师,说起这段爱情故事,爽朗的刘凤琴笑称:“是我主动找的瞎子。”刘利生之前的妻子也是个盲人,1997年老伴去世。“他不仅会弹奏那么多乐器,而且很博学,懂很多知识,时间一长我对他从心底里敬佩。”于是身体健康的刘凤琴主动表达了爱慕之情。
婚后,在刘利生的熏陶和教授下,60多岁的刘凤琴也热爱上了曲艺,如今老两口每天总是与乐器相伴,或一拉一和,或一弹一唱,外人看了都好生羡慕。
八旬老人有寻传承人之意
在与刘利生的交流中,记者发现虽是八旬老人,但他思维敏捷,交流顺畅。刘利生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也萌生出寻找传承人的念头。
刘利生告诉记者曲艺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一直没有独立的艺术地位。“我是个专业演员,总感觉把这一辈子的艺术带到棺材里去,有些可惜,我不想让它失传。”刘利生说,眼下他开始寻觅传承人,“手把手的教他几年,指定能把他带出来,让这种民俗艺术一直流传下去”。记者于雅坤(报料人:郭女士;线索费:50元)本报有奖报料热线82488888
征集“大连奇人”
2月9日起,半岛晨报、海力网展开“大连奇人”征集活动。如果您是大连最高的人、最重的人、头发最长的人、记忆力超群的人或者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只要您在大连居住,都可以参与挑战和展示。
电话报名:0411-82488888
微博报名: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半岛晨报@海力网
网络报名:登录海力网(www.hilizi.com)大连吧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