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俄罗斯专场音乐会 中国观众执着捧场

2012年03月10日    来源:京华时报    收藏:分享到空间 百度收藏 新浪ViVi yahoo 添加到google 转帖到开心网 转帖到人人网 转帖到豆瓣

  神州乐器网讯 印象里,近半年北京几场最叫座的音乐会中都有“俄罗斯概念”,从上星期捷杰耶夫和伦敦交响的俄罗斯专场、阿什肯纳齐与国家大剧院(微博)音乐厅管弦乐团带来的老柴《曼弗雷德交响曲》,再到去年十一黄金周马琳斯基管弦乐团上演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全集。在大团演出井喷式增长的今天,已经没谁敢自诩为“票房灵药”,可只要来自西伯利亚的音乐冷空气吹进音乐厅,就总能看到中国观众狂吻俄罗斯的情景。

  老一代北京人对俄罗斯的喜爱是真切的,甚至莫名的,既说不清又挥之不去。不管国名如何变幻,但它都是安娜·卡列尼娜,是保尔·柯察金的故乡,是《喀秋莎》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爽口的格瓦斯和莫斯科餐厅的罐焖牛肉、奶油烤杂拌,是托尔斯泰也是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

  曾几何时,老柴在中国音乐厅是唯一拥有“准入证”的西方作曲家。他那流光溢彩的《小提琴协奏曲》、电光火石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不知启迪了多少人的审美情怀。被称为“如歌行板”的四重奏乐章更是中国一代“小布尔乔亚”的精神零食,更不要说他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从好莱坞的《黑天鹅》到陈凯歌(微博)的《和你在一起》,也处处听到柴氏音乐那婀娜的身影。

  肖斯塔科维奇虽然被打上过历史的马赛克,可即便没有受过音乐训练的耳朵,也立刻能从这些节奏中识别出俄罗斯的痕迹。上周伦敦交响乐团演绎的肖氏第五交响曲正是他对强权时代最委屈的“自白”,而那激越亢奋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则胜似一次在雪地里撒点儿野。

  多情而沉重的不只他们,也包括其他民族,只不过俄罗斯人宣泄了人类最浑浊的情感,也表达了人类最梦幻的美好。俄罗斯作品、俄罗斯乐团、俄罗斯艺术家,也许这就是每当“俄罗斯”三个字被印在音乐会的海报上时,中国观众总会执着捧场的原因。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刘洪超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1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