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海神乐发扬光大、保持原有的神韵,郭鸿运至今还在亲手制作海神乐的主奏乐器。
今年74岁的郭鸿运担任海神社社长,他苦心钻研,精益求精,获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演出前的化装十分认真,他们相互整理,力求完美无缺。
从田间走向城市,走向北京中华世纪坛,和国外著名乐团合作,受到国内外听众的喜爱。
身着传统服装的海神乐队队员,演奏起来一丝不苟,十分认真。
洛阳市李楼镇楼村的海神乐队,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乐队,现有成员30多人,队员们各怀绝技,技艺超群。
在闻名天下的洛阳龙门石窟东山礼佛台,海神乐队坚持每晚演出,一首首古朴的乐曲冲天而起,令人陶醉。
神州乐器网讯 6月24日晚,洛阳龙门石窟东山礼佛台。
漫天飘洒的细雨,微波荡漾的洛河,旋律优雅的乐曲飘荡在龙门石窟上空。
一首首古朴的曲子冲天而起,时而雄浑,时而婉转,时而静谧,时而空灵,宛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微风,使夏日里人们那颗躁动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20多名乐师身着传统服装,让在场的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到遥远的周王朝,这便是洛阳海神乐。情与景的交融,乐与心的交融,让人饕餮了一场视听的盛宴。
“洛阳海神乐”工作室在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楼村一座大院的两层楼上。室内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牌匾和名家为海神乐题写的墨迹。一张大桌子上放着许多工具,一位老人正在专心制作管子(海神乐主奏乐器),他就是洛阳海神社现任社长郭鸿运,洛阳海神乐第十代传人。郭鸿运今年74岁,身材瘦高,满头银丝,精神头很足。
郭鸿运告诉记者,洛阳海神乐起源于周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承袭了周王朝的礼乐制度,设置了专门用于演奏祭海音乐的乐队,诞生了正式祭祀海神的音乐。
幼年时,郭鸿运曾跟随伯父海神社第九代传人郭高山,系统学习海神乐演奏及乐器制作。2000年退休回到家乡后,他看到流传千年的民间文化瑰宝“洛阳海神乐”几近失传,感到非常惋惜,便积极投身到抢救工作中来。2003年,在同窗好友郭光宇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他和同村的郭绍光、郭孝宪及几位海神乐爱好者,重新成立了“洛阳海神社”乐队。
海神乐的主奏乐器是管子和笙,其他乐器有横笛、古筝、胡琴、云锣(十方)、云板、碰铃、木鱼等10多种。
作为民间音乐的一种,海神乐的乐谱也与现代音乐有着很大不同,采用的是中国古老的“工尺谱”形式。如今的洛阳海神社收集整理出古曲曲谱3本、100多首曲目,恢复演奏曲目20多首,其中经常演奏的有8首。
随着名气的提高,洛阳海神社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2011年12月9日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和来自德国的电子音乐团体JAZZANOVA&CLARA HILL合作,共同演绎了《鲜花开》、《剪剪花》等多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现代乐曲。
作为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海神乐”得到了文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2007年,“洛阳海神乐”进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郭鸿运本人也获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