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根据历史记载,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置崖州,州治设于今三亚市之崖城镇,领宁远、吉阳两县(今三亚、乐东黄流一带)。1000多年过去了,目前,在三亚市、乐东县黄流镇及古崖州属地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歌,这就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崖州民歌。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三亚崖城镇港门村,见到了痴迷于崖州民歌保护工作的张远来老人,听其讲述崖州民歌的故事。
退休大学教师致力于崖州民歌保护工作
今年已经65岁的张远来老人退休之前是海南琼州大学的一位教师,现在是三亚崖州民歌协会的负责人。张远来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古崖州人,他从小就是听着崖州民歌优美的旋律长大,所以崖州民歌是他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张远来告诉记者,他真正开始从事崖州民歌的保护工作是从2003年开始的。“当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广东一位大学教授写关于广东地区民间文化传承的,作者在文章中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表示担忧。”张远来说,这让他想起了从小听着长大的崖州民歌。到外面工作多年的他对乡野对歌、田头聚唱的崖州民歌始终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愫。
张远来说,在不久之后他专门抽空回到了老家,发现崖州民歌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往日庭前歌会、酸梅树下的歌声,乡野对歌、田头聚唱的情景已经消失了。“老艺人年龄都很大了,而年轻人对这一‘老古董’没有兴趣。”这种情况让张远来感觉很是担忧,流传了上千年的崖州民歌难道真的就要这么消亡没落了吗?张远来说,调研的结果告诉他,崖州民歌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再不做好保护工作崖州民歌可能真的就要消失了!”
“很多人在退休之后都是好好休息安享晚年,我却是在退休之后才真正开始从事保护崖州民歌的工作。”张远来笑着告诉记者,他在退休之前就关注崖州民歌的保护和研究,在2006年退休后,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崖城民歌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中去。“教书育人是我一辈子的事业,但崖州民歌的保护却让我觉得一辈子都做不完!”张远来如是说。
崖州民歌是古崖州文化的传播使者
张远来告诉记者,他目前所发现的古籍都没有明确记载崖州民歌的来源和出处,但是从目前所搜集的崖州民歌年代推断,崖州民歌相传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清朝后期。民歌由格式为4句28个字的四行绝句演变过来,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后来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
据了解,崖州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词多为七言,从人文历史、风光景色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已发现的叙事长诗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而崖州民歌曲调优美动听,有号子、叫卖调、拉大调、柔情调、嗟叹调、哼小调等。常见的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
张远来说,崖州民歌不仅仅是崖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也是樵夫平民渔翁百姓之歌,是古崖州文化的传播使者。三亚崖城很多老百姓可能不识字,却知道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知道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知道薛仁贵保家卫国的壮举,而这种文化的传播就是靠的崖州民歌。老一辈的崖州民歌艺人将这些故事改编成歌词,再唱给村民们听。而崖州民歌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崖州民歌格律严谨,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四句歌词中,要求第一、二、四句的尾音都要押韵(首句亦不许脱韵)。四句尾音的音调,也顺次严格规定为入声(或阴平)、阴平、入声、阳平。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调都不许更改。除了尾音,别的字音也须尽可能符合平仄。而对各句第四个字的音调要求尤为严格。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个尾音均不准彼此重复。就韵律而言,它比绝句或竹枝词还要严格。
他已收集了数百万字的民歌古抄本
张远来告诉记者,在一开始从事崖州民歌的保护时他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发起成立了三亚市崖州民歌协会,通过协会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件事也得到了三亚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各方的努力下,2006年崖州民歌顺利成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远来说,也正是这样崖州民歌才得到了更好的重视和保护。二是收集崖州民歌的古抄本。张远来说,崖州民歌一直以来都是靠口头传唱和手抄本来传承,但是因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珍贵的古抄本因为保存不当而毁坏,这让他感到很痛心。
张远来说,很多古抄本都是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他有一次下乡的时候偶然听到了《张生歌》,这首歌原本讲述的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他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元代王实甫著的古典戏剧《西厢记》吗?这一发现让张远来倍感兴奋,原来崖州民歌还有这么多珍贵的曲目!这一发现让张远来感觉到对崖州民歌保护的时间更加紧迫。
为了将这些珍贵的古抄本保存下来,张远来可谓下足了功夫。只要看到珍贵的古抄本他都会想方设法、软磨硬泡拿到手,有时候古抄本的主人实在是不愿意出手,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将古抄本复印下来或者是自己手抄下来。张远来告诉记者,经过近十年的收集整理,如今他已经收集了数百万字的崖州民歌古抄本(部分为复印件)。“这些都是研究崖州民歌最珍贵的资料!”张远来告诉记者,现在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将古抄本结集出版,留给后世的演唱者和研究者。
“崖州乡音”伴奏唱出民歌新魅力
麦宜斌是三亚崖城镇的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虽然已经50岁了,可还是有一副好嗓门。在崖州民歌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之后,为了更好地宣传、传播崖州民歌,在张远来的牵头下,三亚港门村成立了乡音艺术团,而麦宜斌就是这个艺术团的主唱。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张远来和麦宜斌还专门将艺术团的其他几名成员召集过来,现场表演了一段崖州民歌。
正好当地一位企业老板准备出钱资助村里的贫困学子上大学,麦宜斌等人专门写了一首感谢企业善行的新歌,准备在捐助仪式上演唱。当着记者的面,麦宜斌将这首新歌唱了出来。在二胡、笛子等乐器的伴奏下,抑扬顿挫的崖州民歌曲调彷佛将人带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麦宜斌告诉记者,原本演唱崖州民歌是不需要伴奏的,但是现在经常被邀请去外面演出,为了营造更好的舞台效果,他们特意将当地传统的“崖州乡音”民乐曲拿来伴奏,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使得崖州民歌更加具有魅力。
用麦宜斌的话说,崖州民歌可以表达歌者的一切思想,什么内容都可以唱出来。记者采访时,正好热情的村民送来了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槟榔果,麦宜斌便唱着歌邀请记者品尝槟榔果。
崖州民歌的传承仍面临不少困难
张远来说,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特别是申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以来,崖州民歌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些人开始学习和重视崖州民歌。 张远来介绍,长期以来崖州民歌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下,崖州民歌的保护和发展仍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如不及时抢救保护,就会随着部分传人的离世而消失。
张远来对记者说,虽然他们艺术团经常去外面表演,但由于很少进行收费,缺经费、缺乏市场推广使得崖州民歌的推广之路越走越窄。如同我国众多古老民间艺术文化一样,崖州民歌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艺术传承问题。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这种民间音乐难以与来势汹涌的流行音乐相抗衡。
张远来告诉记者,在他的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今年65岁的他还算是年轻的,他们这些老人为了保护崖州民歌都是“义务劳动”没有报酬。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和他的朋友们都会坚持下去。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