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古装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乐器其实并不多,萧、琴、笛子,间或琵琶、二胡,但在大中华的乐器库中,其实有很多正统乐器,都已经失传。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把乐器分为金、石、土、木、丝、竹、匏、革8类,称为“八音”,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这些乐器具体有哪些呢?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有记载:
“帝喾命咸黑作为歌声,《九招》《六英》《六列》,有倕作为鼙鼓、钟、磐、笭、管、埙、篪、鼗、椎锺。帝喾乃令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篪,因令凤鸟天翟舞之。”
这是中国比较早期,对本土乐器进行记载的文献了。这些乐器,今天就算偶尔一见,基本上也是出土文物,我们已经无法100%复原其制作原理与曲调,倒是他们的名字,很多被写入了成语、诗词中,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而我们如今熟悉的笛子、琵琶、胡琴等乐器,其实都是从西域流传而来,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替代了本土乐器。
在这里,教给大家一个分辨古代本土产物与舶来品的小窍门。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所以本土产物的命名也多以单音节词为主。比如桃、李就是本土水果,而葡萄、西瓜则是后来传入中国的;再如钟、鼓、琴、瑟均是本土乐器,而上文提到的琵琶、胡琴则是西域传来的乐器。这一方法虽然不是百试百灵,但也是一个初级区分的小窍门。
回到古代乐器上,有哪些我们在诗词成语中耳熟能详,但是如今已经很难见到真颜的乐器呢?
为何上来就选择了这个生僻字乐器“篪”?这还要从中国古代最早的乐器开始讲起,中国目前出土最早的乐器,大概就是距今7000-9000年前的“骨笛”了。骨笛笛孔有5、6、7、8孔之别,但大部分都是7孔,基本上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等吹奏类乐器的鼻祖了。
而篪这种乐器,同样也是吹奏类乐器。《周礼》记载篪同样有7孔,与笛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后来也确实逐渐被笛取代。
它最初常与编钟、排箫、笙、瑟等乐器共同在祭祀或皇家宴会中演奏,妥妥的庙堂之音。与后世牧童骑着老牛吹的横笛,待遇天差地别。
接下来的这一款吹奏乐器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毕竟“滥竽充数”的典故几乎出现在全国小学生的课本中。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竽”究竟是什么乐器,只是从动画片中看到一个与“笙”莫名相似的乐器。
其实竽与笙确实是同族,但比笙更大、管数也更多。后来,大概同样也是因为自身的可替代性,逐渐被笙取代。
提到笙,不得不多插一段,这种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被欧美人认为是口琴、风笛、手风琴等乐器的鼻祖。而《世本·作篇》中记载,这种乐器还是女娲娘娘发明的呢~
紧接着介绍一款打击乐器,因为古代另外一大乐器种类就是打击乐。
上古五帝之一颛顼令猪婆龙作天上的乐师,用自己的尾巴敲打肚皮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其实不就是最初的鼓吗。可见打击乐在神话传说年代也已经存在了。
“磐”作为乐器我们虽然不熟悉,但这个字其实并不是什么生僻字,“磐石”一词用来形容巨大的石头。顾名思义,“磐”作为乐器,其实就是一种大石头打击乐。
可见磐无论石取材、制作、携带都非常不方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一乐器会失传吧。
缶其实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乐器,它原本是用来乘放食物的器皿。之所以会进入乐器的行列,是因为古代宴饮过程中,大家即兴而起,会敲打着它唱歌,用来助兴。
这种行为放在现代,其实就是小孩子管不住自己,用筷子敲碗玩。所以,在古代,击缶同样也略有贬低的意思。例如在淹池之会中,蔺相如为还击亲王,让秦王为赵王击缶,同样也有贬低的意思在里面。
说了那么多上古时代的乐器,来讲讲这个浪漫的瑟。
在李商隐的诗句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端的让人感受到了绵绵思念之意。如今出土的瑟,则为23-25弦不等,例如湖南马王堆、曾侯乙墓出土的瑟。
传说伏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发明了瑟。
《诗经》中“窈窕庶女,琴瑟友之”,曹操《短歌行》“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都记载了瑟作为伴奏,在乡野聚会、燕礼重的角色。
但遗憾的是,唐宋以来流传的瑟,便已经与古瑟在形制、调弦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了。
《战国策·燕策》记载,燕太子丹送别荆轲刺秦,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让筑这一乐器,染上了些许悲壮的气息。
筑这一乐器,更难想象
传说古人“分瑟为筝、筝筑同源”大概给我们描绘了筝、瑟、筑的外貌。筝要比瑟更为小巧,方便携带,所以流传下来。而筑大概是因为需要“筑尺”敲击,相对复杂,也被筝逐渐取代。
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完美曲调。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箜篌声如昆山玉碎、凤凰鸣叫,23根琴弦有石破天惊、梦入神山之美,打动了天上的天帝,月上吴刚也被这优美的音乐所吸引,无法入睡。
这首诗让我们对箜篌产生了无比向往,而在古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箜篌是一种与如今的竖琴相似的乐器。
中国古代自认为礼乐之邦,音乐的重要性一度与治国联系在一起,像古琴那样被历代士大夫看重,作为君子立身的代表,自然有其幸运之处。而这写在历史长河中,不幸流失的乐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怀念。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