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 正文

非遗天琴的传承

2020年06月15日    来源:新浪网    

“叮,叮……”的声音悠扬,一句句富有民族特色的唱词随之而来,是哼唱,也是抒情,仿佛有种特殊的魅力,虽不明其意,却让人在弹奏声与唱词中沉浸。

这,就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州天琴。

龙州天琴,又被音译称为“叮叮”,后因龙州县古老而美好的“金贵与牡丹”的传说而得名,有着壮家儿女沟通天神、祈福祝愿的美好寓意。

天琴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深深植根于南疆边陲土壤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在广西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走上了全国各地的舞台。

如今的龙州天琴不仅“奏”响四方,更是为广西的文旅项目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次改良,天琴走向全国各地

李绍伟的家里,陈列着大小不一的天琴。

李绍伟,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天琴世家第十代传承人,出生于天琴世家,十多岁就开始学习天琴。2009年,李绍伟获评广西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琴艺术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龙州县内赫赫有名的“天琴世家”,李绍伟家中珍藏了大量用古壮字记载的天琴曲目的“天书”,也正是因为有着如同李绍伟家族这样的代代相传,龙州天琴艺术才能不断传承。

据李绍伟介绍,天琴因其艺术研究价值,倍受广西研究民俗的学者及龙州县政府的关注。

2003年,龙州县政府邀请范西姆、韩醒等区内外民族音乐家前往龙州,成立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课题组,对天琴艺术进行挖掘与传承,为天琴能走出广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的天琴一共经历了三代的演变。”谈及陪伴了自己大半生时光的天琴,李绍伟难掩内心的激动,“第一代天琴是使用整个葫芦制成的,弹奏的时候葫芦头会顶到腹部,很不方便;第二代天琴就尝试着只用葫芦的底部制作,在葫芦的底部开了几个孔;直到1999年,南宁国际民歌节邀请我们过去,有个记者听了我们的弹奏之后觉得天琴的声音有点沉闷、没有回音,就向我们建议将底部的孔给封掉,开侧边孔,第三代天琴就这样被改良后沿用至今了。”

后来,李绍伟受邀赴北京、沈阳、香港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向全国各地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州天琴的魅力。

打破“规矩”,天琴“传男也传女”

改良后的天琴被龙州壮族天琴女子弹唱组合的姑娘们搬上了全国各地的舞台,也改变了龙州美女村村民的生活。

20039月,范西姆和民族音乐家农峰作曲、梁邵武作词,韩醒负责天琴的改良制作与演奏指导,组建了一支龙州壮族天琴女子弹唱组合,以一曲《唱天谣》惊艳了“东南亚风情夜”。

2005年,李绍伟的弟弟李绍军在美女村里组建了一支文艺队,教他们弹唱天琴之后,将文艺队改名为美女村民间天琴表演队。

2009年,李绍军又组建了13人的天琴小美女弹唱队,成为了文艺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前,我们天琴都是只传男不传女的,经过我大哥同意之后,我们才组建了龙州美女村天琴表演队。”李绍军介绍道。

美女村民间天琴表演队组建后,队员们常常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排练。后来,表演队陆续受到大新县等地的邀请,到明仕田园、老木棉、德天瀑布等旅游景点进行表演接待游客,队员们增添了一项除干农活以外的收入。

李绍军表示,2019年,龙州县文旅局还为美女村民间天琴表演队资助服装、天琴及音响;今年年初,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资助了两万元经费给队里用于服装更新与乐器补充。

现如今,美女村民间天琴表演队里有四十多名队员,男女皆有,从组建到现在一直没有人退出过,且在不断地发展扩大。队员们弹着天琴,不断地宣传美女村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往美女村参观游玩,不断增加村民的收入。

“天琴无需大改,原生态才长流”

过去,天琴对于李绍军而言只是一个自娱自乐、消遣的工具,而现在,天琴对他而言,多了一份责任。

“我在农闲的时候都会去学校义务教学生们弹天琴,老一辈传下来给我们的东西,不能失传了啊。”李绍军说,“可如今会弹天琴六种传统指法的,大多是村里的老人们,年轻人当个娱乐学一学还可以,真要他们用心传承,很难。”

天琴的弹奏需要“一心三用”,手抱天琴,脚摇铃铛,边弹边唱,脚、手、嘴三者同时相互配合,学下来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真正把天琴当成一门艺术去学习的孩子非常少。

如何解决天琴的传承问题,成为了李绍伟与李绍军兄弟二人思考的重点,他们的尝试也渐渐多了起来。

早在李绍军小的时候,二哥就买了一把吉他与天琴,活泼好动的李绍军在还没有开始学习天琴之前就已经先学习了吉他,后在看到天琴时,萌生出了用天琴弹出音阶的念头。

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天琴,是李绍军尝试解决天琴传承问题的第一步。

“以前天琴只能做巫的演奏道具,他们弹的时候只能是简单的几个‘噔噔噔’的音效,旋律只有那么几个,很简单。我们以现在的一些音乐元素加入天琴之后,什么调都可以弹了。”李绍军介绍道。

2008年,十三届青歌赛“原生”组决赛中,龙州壮族天琴女子弹唱组合凭借着一曲《唱天谣》奏响了独特的壮乡音符。

随着龙州壮族天琴女子弹唱组合的惊艳演出,李绍军的美女村民间天琴表演队也在不断地被邀请参加演出。

每次去参加非遗活动,我一直在强调历代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必须要保护。”李绍伟说,“但创作出原生态的歌曲,他们都说很难。”

据李绍伟介绍,自《唱天谣》奏响舞台之后,他们就一直在致力于寻找能够融合龙州天琴艺术原生态传统弹唱方法的方式,创作出更多的原生态天琴歌谣。

“现在我就想把这些最古老的弹唱方法传承下去,把我们天琴发扬光大,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发扬光大。”李绍军说道。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琴,也成为了我市各部门、团体、民间人士共同关注的重点。

2016年起,李绍军就自愿到学校教授天琴,后又逐渐受到镇中心小学和县里中学的邀请,教授孩子们天琴的传统弹法和现代弹法,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琴的魅力所在。

广西南宁创艺艺校和桂林的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等学校也将天琴带到了课堂,为天琴的推广与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9年,我市自治区级壮族文化(崇左)生态保护区获批设立,成功召开了壮族天琴艺术国际研讨会,这也意味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琴的队伍正在不断地壮大。

不论是从政府层面的引导,亦或是民间团体、艺人的自发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琴保护与传承的脚步一直未停。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魏明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