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神州专访 > 正文

城市的气质在音乐中

2011年01月07日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闹中取静的老洋房
  襄阳路388号的弄堂里,有一座上世纪30年代落成的法式三层小洋楼,现在是大可堂普洱会所的所在地。从襄阳路转进来,眼前便是一个小小的院落,院里花花草草,几棵古树茂密参天,院落清静又不失灵动,让人一下子从襄阳路的喧嚣嘈杂之中跳脱出来。
  不远处就是上海音乐学院,时常在闲暇的时候,会一个人来到这附近,地铁坐到陕西南路,出了地铁站口,匆匆转进某一个清静的小弄堂,就开始慢悠悠地溜达,如果是夏天,就一定要在包里装上一瓶冰镇酸梅汤,溜达累了,就找个通风的弄堂口,喝着酸梅汤,吹着穿堂风,听进出弄堂的自行车铃声“叮铃铃,叮铃铃”。经常会每每走到音乐学院的门口,总是满心期待,希望能够听到琴房中传出来的美妙的乐曲声。如果是下雨天,就一定会打上一把透明的小雨伞,踏着雨水,哼着小曲儿,看见一家花店,出了有鲜花出售之外,还有各种香草,薄荷啦、迷迭香啦,总是会走上前去,蹲在地上,凑近香草闻个半天,雨水混着些许泥土的气息,再加上香草那沁人心脾的舒爽味道,让人一整天都神清气爽。总是忍不住有买一盆回家的念头,但也自知自己是在不是养花的人,为了这些可爱的香草们的茁壮成长,我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回到正题,走近襄阳路388号的弄堂,老别墅近在眼前,独立式花园住宅,不对称的结构布局极富情趣,东侧的骑楼形成主入口的门廊空间,面向花园的一面有凸出的三层多边形塔楼,放眼望去,这棱角鲜明的塔楼总是最吸引眼球,让人一看过去,就收不了眼。塔楼层与层之间有水平装饰腰线,一层是浅色的石砌立面,上面两层则是砖砌的深褐色立面。深浅间隔的外立面极富节奏感,那久经时间历练的颜色,历久弥新。塔楼一侧开有几扇面对花园的大窗,可以想象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明亮的窗前,或是在鸟语花香的院落里,聊天、品茶、听曲儿的情景,三五好友围坐在桌前,小蜡烛点点火光让茶汽升腾升腾,拿起一杯茶,茶汤红亮,细细抿上一口,回味悠长,就着茶点蜜饯,鸟语花香,天南海北的聊上一个下午,一幅多么轻松惬意的景象。就连一墙之隔的襄阳路上的喧嚣,在这里听上去,似乎都成了一种别有趣味的衬托。别墅窗沿处的线条及构图,充满了艺术装饰派的特征。走近了细细品味,总是能被那比例宜人的构图所打动。
  从门廊进去,各式各样的有关普洱茶的收藏让人啧啧称叹,这里不光是一个普洱会所,更是一个普洱博物馆。留声机里播放着怀旧的调子,暖黄的灯光,老式的吊扇……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木地板干净发亮,沿着楼梯走上去,很容易被墙上一幅幅的老图片吸引,忍不住一一仔细看个究竟,楼梯的扶手久经历练也光亮可鉴,弯弯转转之处灵巧可爱,推开小小的磨砂玻璃窗,可以看到窗外的树,微风吹来,树叶的清香扑鼻,不禁仰起头,眯起眼。阳光透过树叶,斑斑驳驳的照到脸上,能够感受到冬日阳光特殊的味道与温暖。会所里的桌椅板凳,陈列的书刊、普洱茶茶饼,都有种特殊的魔力,让人一定要走近看个仔细。抬脚落脚间,地板发出时而清脆时而沉闷的声响,这声响在楼梯旋转上升的空间中盘旋,盘旋。伴随着一楼留声机渐渐微弱的乐曲,顿时有种时空穿梭的错觉。


  聆听记忆之中的乐曲
  2010年12月26日下午,由大可堂普洱会所、上海交响乐团、安徽省驻沪办、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可堂海上讲堂与大师面对面”就在这老别墅拉开了帷幕。这一次的海上讲堂,邀请到了我国首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谱写者陈钢先生,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潘寅林先生及夫人著名钢琴演奏家雷敬蓉女士,为我们演奏那些记忆之中的乐曲。
  “陈钢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此外,他在70年代创作的“红色小提琴系列”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潘寅林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出生于上海,上世纪50年代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60年代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被上海交响乐团指名进入该团。二十出头就被推选为乐团首席,70年代他首次以小提琴独奏的形式演奏《千年的铁树开了花》,闻名全国。”
  在开场嘉宾简单的开场之后,陈钢先生以时间为线索,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与我们一一分享了演奏曲目创作台前幕后的故事,这些有趣的小故事,引来在场听众的阵阵欢笑。
  随后,潘寅林先生和夫人雷敬蓉女士共同演奏了《千年铁树开了花》,《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等著名曲目。在座的观众各个凝神静听,被两位音乐家的演奏深深的打动,乐声落下,席间爆发热烈的掌声。
  随后,陈钢先生即兴演奏了当年他父亲陈歌辛创作的《玫瑰玫瑰我爱你》这是我国第一首进入欧美市场的流行歌曲。以及当年他父亲陈歌辛为妻子所作的《永远的微笑》,还有那首著名的《夜上海》。在场来宾也激动得打着节拍,跟着哼唱。


  阳台上练习小提琴
  陈钢先生讲到,当年,学习小提琴在那个年代的上海颇为盛行,在炎炎夏日上海的阳台上,有时候甚至能看到打着赤膊刻苦练琴的人。这突然让我想到了陈丹青在他的一本书中曾经也有类似的描述,大概是说,在那个年代,弄堂里,随便一个看似普通的毛小伙,嘴巴里哼的,都是莫扎特之类的大作曲家的名曲,这也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古典音乐的盛行。
  在介绍潘寅林先生时,陈钢先生讲了一段当年的轶事,当年潘先生的小提琴演奏街知巷闻,闻名全国,潘先生骑自行车过马路的时候,交通警察看见了,赶忙把快要变成绿灯的交通灯立刻变成绿色,示意让潘先生通过。陈钢先生的这些小故事引来全场听众阵阵欢乐的笑声。


  “梁祝”经典再现
  今年是“梁祝”创作51年,整场音乐会的高潮也是这首曲子。随着潘寅林先生悠扬的琴声,全场的听众也跟着陶醉,除了琴声,会场鸦雀无声,就连琴弓与琴弦接触时发出的物理声响,也听得真切。潘先生的琴声高音明亮富有穿透力,低音浑厚温暖,顿时整个会场就好像时空凝滞般,只有那蜡烛小小火苗上方的普洱茶的茶汽缓缓地升腾,冬日的暖阳透过玻璃窗照到茶杯上,杯中红亮的茶汤泛出点点耀眼的光。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