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走进金州古琴第六代传承人姜伟家中,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空,中式风格的古典家具,精雕细琢的画壁屏风,衬托着墙上挂着的几把深褐色的古琴,彰显着小屋主人返璞归真的平淡心态。
自古以来,古琴都被誉为“乐器之神”,作为历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乐器,寄托了弹琴者平静淡然,与世无争的处世心态;春秋时期的琴师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结为知音,更被传为千古佳话。将古琴视作灵魂的姜伟,虽然只有39岁,却在二十多年对古琴的探索中感悟出了古琴修养自身,追求坦然的心境。从姜伟的悠悠琴韵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A.弹古琴要先打动自己 自制古琴探索古韵
古琴,又称瑶琴、素琴、七弦琴、丝桐,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就有所记载。到现代虽然少为人知,但一提起古琴,很多人会联想到武侠小说、电视剧中武林高手抚琴而弹的潇洒,或是文人墨客写诗作画的陪伴,更多的是一种曲高和寡的感觉。然而,作为金州古琴第六代传承人的姜伟,举手谈足间给人更多的是平易近人与淡然自若的感觉。自高中时代起,姜伟就对古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机缘巧合之下,姜伟得到金州古琴传人姜宗真道长的真传,从此和古琴结下不解之缘。
在姜伟看来,古琴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被赋予了生命与灵魂。“每一张琴的音响效果又都各不相同,其中蕴含无穷魅力。”姜伟为了探求个中奥妙,始终坚持自己做琴的。而制作一张古琴要用一年多的时间,经过二百多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每次弹琴前,姜伟都要“正衣冠”,洗手、换衣、坐端正,一项都不可缺。这看似繁琐的仪式背后却是姜伟对古琴的无比热爱。采访中,姜伟端坐在古琴间,右手弹拨,左手按弦,微微倾侧着身体,深情专注而洒脱。转眼之间,一曲《渔樵问答》便曲意深长,裹挟着山峰林立,水流缓缓,船夫桨声阵阵的画面呈现在心中。弹奏古琴时,飘逸洒脱的琴音不禁让人神往。“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首曲谱的理解不同,琴声千变万化,蕴藏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每次弹琴,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他人。”谈起古琴演奏,姜伟语重心长地说。
B.大黑山有景点因古琴定名 整理失传古琴名曲20首
“古琴音乐在我国有多个分支,大多分布于南方,金州古琴音乐是长江以北唯一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项目。”姜伟告诉记者,古琴艺术在金州源远流长,从山东传至大连金州已有150年之久,并且形成了讲求以气运指、高远沉雄、平和苍古的地域风格,具有北方古琴潇洒雄奇之美。在金州大黑山,还有几处关于古琴传说的景点。
据说,金州古琴的创始者——琴道人杜教仁在山东练得精湛的琴艺后回辽东半岛传道。当他来到家乡金州城外的大黑山时,立即被这里迷人的景色所打动,便决定在这里重修庙宇,当时响水观原先的庙宇因年久失修无法居住,他便在山崖下一座山洞内辟谷炼气,拂琴舞剑。因为洞内有一泓清泉流出,四季不干,泠泠作响,因此他想起古代的四大名琴中的“响泉”“韵警”,便为道观起名为“响水观”,为山洞定名为“瑶琴洞”。
在金州古琴第五代传人师傅姜宗真道长的教导下,姜伟有幸习得了金州古琴的开山之作《琴音剑气谱》。别看这琴谱虽小,却在古琴界声名远播。“过去道家讲究文武兼修,这剑气谱一共有上下两卷,分为《琴谱》和《剑谱》。”姜伟解释说,这一文一武,一动一静,一刚一柔,好似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招式,弹出了古人文武双修的人生哲学。“我有时也练剑,琴剑互通,这让古琴好像有了灵魂一样。”姜伟谈起这神奇的曲谱,满眼崇敬之情。
作为金州古琴第六代传人,姜伟没有固步自封。他不但完美地继承了师门琴谱,还广查典籍,发掘整理了失传的古代琴谱曲目20首,并根据古诗词自创新曲《惠凤引》、《月下独酌》、《西霖铃》等10个曲目,对古琴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良多。
C.不担心琴技失传 多途径弘扬古琴文化
谈及古琴的传承,姜伟有着自己对于“继承”独特的理解。“我没收徒弟,毕竟学琴不困难,但要体会古琴带来的精神内涵确实难上加难。”姜伟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古琴演奏者,不仅要会弹琴,更要会写琴谱,做古琴,懂琴韵。现如今,虽然有不少人对古琴有着强烈的兴趣,但迈出学琴的第一步容易,坚持学下去难,能体会古琴中闹中取静,审视自我的琴文化就更难了。
但姜伟从没忧虑过古琴会就此失传,因为有很多途径可以弘扬古琴文化。为此,姜伟与人合作创办了书院,以传统抚琴、汉服、习字等课程为基础,免费向大众开放;不定期举办古琴艺术讲座以及音乐会,为大众提供走近传统艺术的机会;他还会经常出访国内外,向更广大的群体传播古琴艺术。今年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姜伟还会登台献技。“我这么做,只希望将古琴文化传递给更多人。只有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呼唤传统,古琴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当代社会,我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姜伟诚恳地说。
更多新闻请登录神州乐器网网网站:http://www.chinayq.com/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相关新闻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